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九大生活感受(图)
发表时间:2010-01-19    作者:中国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发表评论

  中国社科院刚刚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0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公布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完成的《2009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了2009年城乡居民的九大生活感受:

  感受一:经济危机不影响公众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信心度创新高

  尽管遭遇全球性经济危机,2009年城乡居民对国家经济状况的评价不降反升,对于未来1—2年内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的信心度,更是达到了200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感受二:看好国家经济发展,但对个人生活水平提升信心不足

  比较历年数据,发现两个有趣反差:①城乡居民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一直高于对个人经济状况的评价;②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一直高于对个人生活水平提升的信心。2009年,公众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度进一步提升,但个人生活信心度有所下降,因而落差有加大趋势。GDP增长虽然起到了提升信心作用,但人均收入增长乏力,GDP增长并没有有效保障城乡居民的实惠,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成果没有相应体现到居民微观经济利益感受上。

  感受三:消费信心指数回升,“国库充盈感”是主要拉动力量

  根据“零点居民生活质量指数”历年数据,2008年12月,城市居民消费信心指数跌至2004年来最低点,反应消费信心指数的三项指标(个人经济状况、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时机认同度)全面下降,特别是消费时机认同度降幅明显。消费信心指数在2009年底有较大回升,但支撑信心回升的主要是对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积极判断,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和消费时机认同度均在较低位徘徊。

  感受四:居民消费预期增长有限,“钱包危机感”是主要制约因素

  国库充盈感是消费信心的主要支撑力量,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和消费时机认同度仍在低位徘徊,此种结构的信心回升,对实际消费行为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显著,特别是对于城市居民,促进作用更加有限。调查数据表明:2009年,半数左右城乡家庭采取“尽量多储蓄少消费”策略应对经济危机,在预计2010年时,计划“多储蓄少消费”家庭比例有所下降,其中城市居民降幅有限(2009年50.9%,预计2010年46.4%),农村居民降幅比较明显(2009年54.2%,预计2010年36.1%)。

  感受五:经济危机带来的“心理危机”甚于“经济”危机

  约两成(21.4%)居民认为此轮经济危机对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影响既体现在收入变化上,更体现在主观心理感受上,相对而言,后者的影响作用更普遍更持久。本次调查中,23.3%城镇居民、12.1%农村居民表示“家庭收入虽然没有下降,但是也没有像以往那样每年有所增长”。中国经济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习惯了“增长”的百姓们,即便实际收入没有下降只是维持不变之时,也会产生不安全感。另外,担心收入下降、担心失业、不知道危机什么时候能结束等心理也都一定程度上存在,特别是城市居民中,这种忧虑情绪更加普遍,担心收入下降、担心失业、不知危机什么时候可以结束的比例均在30%左右。

  感受六:职业心态大调整,“卧槽派”多过“跳槽派”

  09年的整体经济和就业环境对城镇居民就业心态产生了较大影响作用,表现在:

  首先:职业状况对于整体生活感受的影响作用明显加大,影响力排名第二,仅次于经济状况满意度;而2008年其影响力仅位居第五位。

  其次,不少人因担心失业而在工作中有较大心理压力(城市31.9%,小城镇19.4%),并且采取了一系列职场调整行为。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9年6月发布的《城市生活调查报告》:经济危机后,员工们“自觉”减少了一些职场“打混”行为,而增多了主动加班、放弃休假等“楷模行为”,特别是在有裁员现象的单位里,员工的这种职场行为调整程度更深。经济上扬之时,跳槽是一种状态和追求,经济危机之下,稳定最关键,“卧槽”是首选,累计有61.1%的受访职场人士选择“卧槽”而非跳槽。“卧槽派”们或者“忍着,保持现状不变”( 39%),或者“一边忍着一边学习充电”(22.1%)。

  感受七:城镇居民看新医改:六成期待,四成不看好

  历经3年酝酿、争论,新医改方案终于在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新医改方案凸显的诸多变化,牵动着老百姓的神经、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医疗问题当之无愧成为城镇居民2009年度关注的首要焦点(提及率为34.8%)。而在预期新医改功效时,近六成居民乐观期待,同时,也有近四成人并不看好,认为新医改方案依然难以解决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对于新医改方案中的基本药物制度,老百姓的态度可谓是谨慎乐观:近六成城镇居民(58.9%)认为该制度能“一定程度上减负”,27.2%认为“基本不具备减负”功效,12.1%相信能“很大程度上减负”。

  感受八:农村居民看养老:不再只指望儿子,对政府和社会有期待

  与2007年相比,农村居民在养老问题上对社会和政府有更高的期望:超过三成民众预期未来养老费用将主要来源于政府和社会(2007年为16.9%);预期主要来源于子女晚辈的比例则由2007年的49.4%下降至37.5%。这是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的现实反应,也与政府农村养老政策思路的转变密不可分,政策思路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农村居民社会化养老、制度化养老的意识和期待。2009年9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了试点工作,尽管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目前对于该项政策并不了解,但将近八成农村居民愿意参保。

  在中国,“养儿防老”曾经是天经地义。一方面,虽然儿子有养老子的责任和义务,但不一定有足够的能力;另一方面,儿子应该养老子,也并不意味着政府和社会就没有养老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和家庭在养老中均要有所担当。

  感受九:社会事务管理机制有待突破,清廉与贫富分化最为垢病

  “政府管理信心度”一直是“零点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指标由“政府管理经济事务信心度”、“政府管理国际事务信心度”和“政府管理社会事务信心度”三个次级指标组成。在以往历年调查中,这三项管理信心度一直表现出“两高一低”态势:对政府管理经济事务、国际事务有高度信心,但对于社会事务的管理信心度则偏低。

  2009年,政府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的表现,大大提拉了民众对其管理经济事务的信心度;而在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强力推进,也增强了民众对于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信心度。但是,相比较而言,对于政府搞好经济的信心明显高于社会事务信心,而下拉政府社会管理信心度的则主要是“反腐败”和“解决贫富分化”这两个老大难问题。

  技术说明:2009年“零点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7个城市;浙江绍兴诸暨、福建福州长乐、辽宁锦州北宁、河北石家庄辛集、湖南岳阳临湘、四川成都彭州、陕西咸阳兴平7个小城镇及其下辖的农村地区总计3803名16 -60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访问。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0.91%。

稿件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