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骏:时尚产业应为“Made by Prada”叫好
发表时间:2010-01-29    作者:严骏 发表评论

  在北京前往马德里的途中从《赫尔辛基时代周报》上阅读到一则有关著名船舶动力供应商瓦锡兰集团(WARTSILA)宣布裁员1400人、生产基地全面转移至中国的报道。报道中引用了瓦锡兰集团总经理对媒体所作的声明:“世界在短期内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中国已成为强大的海运中心并会继续成长……”由此联想到数日前国内炒得纷纷扬扬的“Made by Prada”事件,不禁引发了对“Made in China”的“空中”思考。 

  我首先想到的是,假定PRADA通过中国厂家代工产品并为摆脱中国制造与品牌形象不一致而在产品上改标“Made by  Prada”确有其事,我们非但不必去质疑它的诚信,反而应该为其叫好,因为PRADA跨出的可能是时尚和奢侈品产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事实上,“某国制造”中的“制造”,不应该仅仅代表狭义的“加工”和“生产”,应该是包括了设计环节的广义理解,即“Made = Designed + Produced”。而对于传说中的“Made by Prada”, 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为是“Designed in Italy & Produced in China by Prada”。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品牌制胜的法宝。上世纪30年代,宝格丽在设计中首创引入彩色宝石,在钻石一统天下的珠宝市场中另辟蹊径,并最终成就了无可撼动的“彩宝之王”的地位。然而,创新不仅仅局限于设计环节,企业更需要的是品牌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乃至理念的创新。变“在某国制造”标签为“由某品牌制造”是当下很多品牌正在思考的一个战略问题。PRADA如能率先将这一转变付诸实施,将会把全球化框架内的管理理念再提升一步,并为自身赢得轻松前行的先机。

  当然,对奢侈品产业来说,一方面,采用淡化明确产地的标签,在不同国家进出口检验或工商监管环节还需要有具体应对的实际操作处理;另一方面,由于客户追求奢侈品手工工艺和原产地真实性,PRADA若真推行“Made by Prada”,还着实需要一番勇气,需要对客户消费理念培养的投入。

  其次,与传统的“某国制造”相比较,“由某品牌制造”更能体现全球化的设计和生产体系,也更能突出产品的品牌价值。仅对时尚产业而言,“由某品牌制造”将给中国带来至少三个方面的机会:第一,更多国际品牌寻求中国厂家代工机会;第二,中国劳动力价格提升后中国品牌外包加工机会;第三,中国企业收购欧美品牌后维持原有品牌形象的机会。

  综观世界时尚产业发展史,直至20世纪中叶,意大利虽然也有Gucci、Salvatore Ferragamo等民族品牌开始立足国际时尚界,而法国也已成为整个世界的时尚中心。意大利以其历史传承的精湛手工艺和优质原料,俨然是法国时尚行业背后的手工大作坊。但这并未阻挡意大利发展获得今日的时尚和奢侈品大国地位。Ermenegildo Zegna创建之初以面料起家,参与法国时装制造的部分工序,随后逐步开始由面料向自主品牌服装延伸,成为世界领先的奢侈品品牌。意大利企业的成长道路也许从某个角度可以折射出中国代工企业的发展方向。

  有“Made by Prada”在前方引路,中国品牌未来的商机无限。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