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将明确四大定量指标
发表时间:2010-10-14    作者:王颖 发表评论

  ‘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在此期间,我们要兼顾发展和调整,更多利用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既是中国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告诉记者,在这个时期,要兼顾发展和调整,重化工和低碳经济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同时,城市化进程提速,也会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事实上,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就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但在“十二五”期间,在节能途径上与“十一五”期间有明显不同,“十二五”期间,会更多利用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不仅仅是中国,在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形成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冯飞说。

  目前,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主要存在于消费领域,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存在于生产环节。具体而言,在许多发达国家,企业与居民的碳排放量之比是3∶7,即3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而7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来说,恰好相反,7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3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这也说明,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压力在生产领域;大幅度降低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强度(指当年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反映了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反过来即代表了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我国中、近期内发展低碳经济、减缓碳排放的核心任务。

  产业结构状况是决定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强度的关键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一些高碳产业仍然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更为严重的挑战是,受资源禀赋条件的约束,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因此,中国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而在中国城市化率整体还处在较低水平的阶段,这种调整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产业结构没有得到调整,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化率的进程。这两者互进互退,需要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而言,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主要是:产业梯度转移由“产业链整体式转移”取代“产业链分拆式转移”,“高端技术合作”取代“低端产业转移”;产业由实转虚、由重变轻、由硬变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区域经济竞争的主要焦点转变为产业的组织程度和组织效率;而产业政策,即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产业的导向和规划,成为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主要变量。

  “具体政策手段及思路有这样几点。”冯飞进一步对记者阐释,一是以扩大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为手段,以服务业结构升级为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思路可概括为,“促开放、消障碍、树环境”,其中扩大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是关键环节;二是促进技术创新。重点解决产业高端共性技术的供给机制,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大规模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政府以技改贴息的方式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使得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四,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建立落后生产能力的退出机制;五,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以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六,促进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明确四个定量指标

  据一位参与“十二五”规划的人士介绍,目前,“十二五”规划已经基本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四个定量指标。

  一是“十二五”期末,第三产业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四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接近30%,提高到40%。

  二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五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规模。

  三是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比2010年提高10-15个百分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左右。

  其中,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按照三个分类,逐渐推进,最终,到“十二五”期末,形成不同程度的规模。

  第一类是技术比较成熟、产业基础较好,能够近期发挥作用的产业(如物联网及下一代互联网等产业);第二类是技术进步很快,有可能在近期有较大发展的产业(如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第三类是近期有发展,但中长期战略意义更为显著的产业(如电动汽车产业、生物技术产业)。

  冯飞还建议:“根据经合组织(OECD)预测,到2030年,生物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将占到生物技术总产量的39%,农业领域应用占到36%,医疗保健领域占到25%,其中工业应用潜力最大。根据这一趋势,可以考虑适当加大对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领域的投入力度。”

  另外,随着工程减排力度加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目前还没有掌握经济、有效的污泥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燃煤氮氧化物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电除尘器供电电源的控制芯片、袋式除尘器的耐高温滤料和脉冲阀、脱硝催化剂、高强度抗污染的垃圾渗滤液膜材料还依赖进口,大机组脱硫装置、脱硝装置、垃圾焚烧成套设备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因此,“十二五”期间,相关技术和设备的自行开发生产也将是重点推进的项目。

稿件来源:上海证券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