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 美国人追求消费品热情上升
发表时间:2010-10-27     发表评论

  导语:走在纽约Soho的百老汇大道上,发现一家内衣店门口挤满了人,还有电视台的摄像机。行人也争先恐后地拍照。走过去凑热闹:原来是这家内衣连锁店允许大家和模特合影。

  这样的场面在香港经常可以看到。商店开张或推出新产品,往往会邀请明星、名模到现场剪彩。东京的一些商场,也会邀请歌星在门口搭台唱歌。

  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亚洲式推销方法,不知什么时候传到美国。以前对美国人的印象,是对消费品并不讲究。当亚洲人疯狂升级新手机时,美国人仍在使用那些在我们看来老掉牙的型号。直到5年前,Best Buy(百思买)里面陈列的电视机还有好多我们眼中的淘汰产品。

  但也就是几年时间,情况不同了。美国人追求新款消费产品的热情,变得一点也不输亚洲人,甚至青出于蓝。

  第五大道上有家专门售卖年轻人服饰的连锁店,每天都有一个赤裸上身的男模特站在门口,供顾客合影;店内的男女售货员全部是模特身材。在人手足够时,每一层楼女售货员的工作,就是站在楼梯口,随着音乐起舞、招呼顾客。

  最近看了电影《琼斯一家》(The Jones),讲一对名叫琼斯的夫妻和两个读中学孩子的故事。他们原来并不是真正的一家人,而是四个销售员,工作就是在一个社区里,建立起模范家庭的形象,让周边的人在潜意识中,将他们视为完美家庭生活的目标,心甘情愿地购买他们使用的所有产品——从新款汽车,到电子游戏甚至食物。

  当然,电影总要有戏剧冲突:一位邻居为讨妻子欢心,一改以往的节俭,积极追随消费。那些标榜头半年可以免付款的产品,最终使他背上了无法偿还的债务。于是,他自杀了。

  虽然只是电影,这却是美国人消费模式的体现。从房子、汽车到家电,美国人都刷信用卡消费,也就是靠借贷生活。但这样做往往会让人丧失对自己消费尺度的控制,而银行和商家似乎不在乎你的偿还能力。

  纽约出租车上都装了电视,大部分内容都是广告。和那部电影一样,楼盘销售广告用的都是俊男美女,完美夫妻的形象,在心理上暗示:只有住这样的房子,才算过上时尚体面的生活。

  美国人热衷消费,对依靠制造业和出口来维持经济发展的国家来说,这当然是好消息。不过风险也存在:一旦这些买家消失了,经济将受重创。

  美国人要求人民币升值,因为觉得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使美国人丧失了工作机会。这其实有点自欺欺人:如果美国人发现商品价格不再那么便宜时,会不会觉得生活品质受到了影响?

  在时报广场,可以看到卖仿冒名牌手袋的小摊贩,生意还不错。当然,这些货品的产地正是中国。我在想,美国人不买假货,其实并不是版权意识强,只是没有机会。因为这些小摊贩四五年前只在时报广场看到,现在都摆到了第五大道。

稿件来源:外滩画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