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毛也疯狂:游资围袭价格翻番——温州采购商驻扎河北“皮毛之乡”
发表时间:2010-11-01    作者:吴丽华 发表评论

   10月26日下午,北方最大的“皮毛之乡”河北省蠡县留史镇,一个看似普通的农村大院内人头攒动。

   走进大院马上看到了它的不同,纵深长度足有200米,宽也有150米,院子还用防水材料搭建着高约四五米的大棚,棚内地上,堆放着大堆大堆的羊皮,羊皮堆上两个20岁上下的年轻人在大声计算着件数。

   该大院主任晋小怀告诉记者,这是他的豪达货栈,就是自己利用人脉和地理优势开办的皮毛交易中心,供应商把自己的皮毛货品放在这里出售,他提供场地和服务、联系买主,从中抽取一定的服务费。

   现在,货栈里新到了一批新疆羊皮,大大小小的皮毛商们正在洽谈皮货买卖。

   据晋小怀介绍:“院子里的羊皮已经从去年同期的35元一张涨到了76元,但是买主依旧很多;这不,刚一到货一个大户就买了近万张,其他客商来晚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了。”

   记者现场采访发现,大概每隔20米就能看到一个货栈的招牌,一条不大的街上就有几十家,大多都是类似豪达货栈的布局;而在留史镇的四条大街上,这样的货栈有200多家。

   不过,能像豪达货栈这么热闹的并不多。赶来买货的皮货商人告诉记者原委:“今年皮毛价格噌噌上涨,还缺货,皮毛商们只能追着货源走,当然是谁家有新货到,大家才赶来抢货。”

   据悉,包括羊皮、狐狸皮等在内的多种皮毛今年价格都翻了番,无一例外地都是货源紧张。

  抢皮大战

   不时的电话催促,让蠡县亚亨皮革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松显得有些急躁,他经营着一家在当地算得上规模的皮革加工厂,今年公司的业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让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记者采访的半小时时间里,他接了7个电话,无一例外都是“要货”,他的回答则是要看厂里的情况,有没有货他也说不准。

   最后一个电话更急,要求一周内要货,这次张松干脆拒绝了,“要是提前十多天我还可以从市场上找货,现在根本就来不及。”

   张松知道厂里已经存货不多,要满足客户需求只能抓紧找货,但大量找货又谈何容易,正如发生在豪达货栈的一幕,一批货往往都有好几个买主抢。

   熟皮市场的需求带动生皮市场的火爆,内蒙古海拉尔来的生皮经销商张磊告诉记者:“那里的缺货现象更严重;26日晚,当地的养殖大户只宰了六七百只羊,却有四五个人在等货。”

   内蒙古的情况直接影响到留史镇,张磊的羊皮25日晚上到达留史镇,存放在义兴货栈,26日已经卖出了一大部分,不过剩余的羊皮他并不急于卖出,当天下午记者采访时他刚刚存上收到的货款,当时价格是每张96元,27日记者发现他对再来的买主要价已经达到100元了。

   “根本收不来货。”他对讨价还价的买主不时重复着一句话。

   另一个皮毛主产地新疆也是如此,正在豪达货栈的新疆人阿达西告诉记者,他们那里一些厂商已经在当地设厂,就地加工,买货的人很多。

   缺货情况下,往年坐在家里等着发货的浙江海宁和温州的皮毛商人也主动起来,当地富丽华宾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来宾馆里一直住着不少来自海宁或者温州的皮货采购商。

   事实上,在国内各大皮毛生产和销售基地,都能见到浙江皮毛商人的身影,张磊告诉记者,在内蒙古就有不少来自海宁的客商。

   义兴货栈黄怀义的妻子则远赴东北,收购貂皮,往年像他们这样的货栈老板只是在家里与当地商人联系收购。

  涨价幕后

   缺货和成本价格上涨是业内公认的涨价推手。

   留史镇北白楼村养殖户张海军告诉记者,由于肉蛋奶、玉米等价格都在上涨,他饲养的狐狸、貉子、貂等细毛类动物又主要吃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增加了不少成本。

   新疆、内蒙古等地散养改圈养之后,粮食价格的上涨加上工人工资的增加,则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成本。

   没有货的根源则要追溯到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养殖户的悲惨遭遇。

   当年欧洲、美国等主要的皮毛消费国需求量大幅下降,皮毛价格应声下跌,国内貂皮、狐狸皮的售价甚至跌到了每张100元上下,而这个价格已经低于养殖户的成本价,很多养殖户血本无归。包括貂、狐狸在内的大量皮毛类动物被大量宰杀,不少养殖户改行,产量在2009年开始大量减少。

   天龙皮草有限公司经理许洪忠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甚至有养殖户因为贷款养殖,赔本后因为压力太大,跳楼自杀。

   但是不少皮毛经销商却因此获利丰厚,许洪忠介绍,一些大的实力雄厚的皮毛经销商会在皮毛价格跌到成本价附近时大量收购,等待价格上涨后伺机出货,现在在这一轮价格上涨中,这一部分经销商已经出货获利。

   因为,加上国际市场的复苏,2009年国内皮毛类服装的需求大幅增加,甚至出现断货现象,于是2010年春节一过,企业就开始补充库存,皮毛价格自年初以来,一路向上。

   市场上价格的持续上涨和旺盛需求再一次刺激了养殖户的神经。留史北白楼村的养殖大户张海军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养殖的300多只狐狸和貉子再过一个多月就能上市,但是他告诉记者不达到一定的高价,他不会轻易出售,而且要把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只。

   不过,已经实现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生产的许洪忠则表示了他的担心。

   养殖业由于多是分散经营,总是在高位时盲目增长,在市场饱和后一跌到底,形成过山车式增长。

  资金炒作?

   不过,多数人承认,皮毛市场似乎很难支撑如此高的价格上涨。

   为什么一夜之间皮毛市场多了这么多需求,没有人说的清,但是不能排除一些贸易商利用自己手中的资金和存货抬高价格。

   张磊给记者讲述的内蒙古羊皮收购现场,则多少含有炒作的味道,本来有几千张皮子,原来一个人要,我出价一张60元货主就卖了,现在一下来了三个人,有人出65元,又来个人出70元,价钱一下就涨起来了。

   在尚村裘皮服装城,来自海宁的服装厂老板孙艳军告诉记者,今年留史就有几个大户在全国各地收购貉子皮,貉子皮就是他们把价格抬上来的。

   留史的一些皮货商也表示,前期确实听说有人手里有大量货,不过现在已到高位,大多数人手中存货不多。

   而从整个皮毛市场来看,今年国际市场上的订单并没有增加,甚至没有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是国内市场需求大增,张松的公司去年产皮100万张,今年达到200万张仍然满足不了需求。

   之所以源头的生皮价格坐地起价,终端企业熟皮价格的上涨才是涨价的源头。张松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在海宁的档口出货量明显增加,货源不足的情况下,客户出价当然水涨船高。

   于是,源头生皮价格随之上涨,市场旺季皮革加工企业不能满足需求之时,很多大企业亲自前往产地收购生皮则加剧了涨价趋势,甚至在八九月间出现了生皮和熟皮一个价的奇怪现象。

   许洪忠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的用皮大户只要在市场上一转,尚村皮毛市场上的价格就会上涨。

稿件来源:华夏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