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创造力更为紧迫——陈大鹏:用文化和科技孵化产业链全明星
发表时间:2010-12-22    作者:胡建 发表评论

  “中国要实现服装强国。如果我们能在产业链的各个构成部分都有‘明星’,距离就不远了。就如同电影《建国大业》,他走的就是‘全明星’的路子。”12月8日在福建石狮举办的“杰克•第七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启动仪式上,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就中国服装产业如何做强的路径,做了这样生动的比喻。

  陈大鹏解释,谈品牌应该在产业范畴里谈,而不仅仅是指终端的服装品牌。比如,意大利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人数不多,几十人或一两百人。他们的产业角色就是制造商或者供应商,但是却能将自己的角色“发挥”到极致。这些企业具备极强的研发能力,其产品附加值高,跟很多市场终端品牌合作。

  “实际上,做成衣是品牌,做钮扣也是品牌,做缝纫机同样是品牌。”陈大鹏说道,“中国要实施服装强国战略,最核心的在于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品牌建设则是重中之重。中国服装行业‘十二五’甚至‘十三五’期间,科技推动力和文化创造力是两大重要方向。”

  打造文化创造力更为紧迫
  
  在陈大鹏看来,品牌是一个产业发展水平、成熟度、竞争力水平以及话语权的集中体现。上升到国家的文化层面上,他认为中国服装品牌的成长同样会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因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品牌。”

  当前,为什么国内品牌和西方国家品牌存在较大的差距?陈大鹏认为,除开中国品牌发展短的时间因素外,最重要的在于文化创造力上的差距。现在虽然国内有的服装品牌也在学着讲故事,在努力营造品牌文化,但是将其与产品真正融为一体尚欠“火候”。

  对于品牌来说,要想与众不同、不被替代,其中一个特质就是文化的印记。“国际品牌和国内一些做得好的服装品牌,它们独特印记的背后就是文化创造力。更重要的是,文化创造力是在品牌整个系统中运行,而不是简单叠加,简单编故事。而这种文化创造力,主要来自于对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以及对消费结构升级的不断适应,也包括对不同的多元文化审美的体验追求的满足。”

  “技术容易学,文化不容易学,创新体系更难学。无论是潮流趋势、设计研发,还是品牌内涵构建,我们都还有待提升。我认为在未来发展中,文化创造力的打造和建设,可能更为紧迫和艰巨。接下来的五年和十年,我们行业品牌建设的一个核心关键词就是软实力的打造。”陈大鹏进一步阐释。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一年一度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的举办,表彰优秀品牌企业并不是终极目的,更重要的是为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中国自主品牌的成长。

  科技兴则行业兴

  “服装行业不仅是和民生相关的传统产业,它更是一个时尚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应用的产业。”陈大鹏表示。

  事实上,以加快科技进步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工作重点,并且在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比如,在“十一五”期间,大中型纺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均增加了近2倍。另外,过去五年,全行业共引进国外先进装备近200亿美元,采用国产先进装备约2800亿人民币。目前,全行业1/3左右的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力比2005年翻了一番。

  陈大鹏表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纺织服装产业走工业化道路最主要的内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未来一定会对行业的形态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十一五”期间,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技术在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同时,纺织机械正在朝着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浙江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卫星也向记者表示,缝制设备的供应商能够为纺织服装企业缩短交货周期、应对大规模订制,提供帮助。比如,在生产中,单说替代人工方面,一台铺布机加上一台裁床,相当于12~16个工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服装企业对工人技能的依赖。

  对于进一步提升服装行业的科技水平,行业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强服装企业信息化集成制造系统、大规模订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快高档服装原辅材料和制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从企业管理到物流终端,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科技就是保证和基石。行业所有的创意,最后是靠技术来实现的。”陈大鹏指出。

稿件来源:中国服饰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