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业:服装品牌只有迎合趋势自我变通才能在当下市场立足生存
发表时间:2010-12-24    作者:王建业 发表评论

  当中国市场在国际一流品牌和奢侈品牌的销售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时,国际大牌开始更深入地渗透进来,而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开放,这些大品牌对中国市场亦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品牌在零售终端的管理方面也有着新的变化趋势。

  一、甩开代理商,集中控制力自己经营,以便获得更多利润

  近年,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开始收回代理权,加强自身的渠道,加强对中国市场零售终端的管理和培训。这一点在国内众多品牌中也有相同趋势,他们开始对重点城市的重点店铺与代理商合作,或干脆收购回来自己经营,以确保品牌形象和强势地位。

  二、了解和迎合顾客的国际化趋势

  在中国市场,本地顾客越来越国际化,这包括顾客的视野见闻,以及他们对国际品牌的了解。这对店铺服务员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和信息来与这些顾客沟通,能够了解他们从国际市场上感受到的不同服务,并能够与时俱进,提供同样甚至更加国际化的服务。

  三、适应和教育本地新兴顾客的消费模式

  中国市场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顾客。他们中间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一线品牌,但却因工作、社交甚至面子的需要来消费这些品牌,甚至有些顾客的穿衣风格和习惯还远远跟不上这些品牌倡导的潮流。这就需要零售店铺的员工能够提供更多、更恰当的顾客教育。在北京的王府饭店,你会看到顾客在店铺直接脱去上衣来试穿衣服,有些顾客会买去一件近万元的西装连续穿一个星期,并且出现在公司、酒吧、球场等不同场合。店铺员工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顾客沟通,影响和教育他们的消费习惯、穿衣品味和对品牌文化的理解。

  四、提升对服务质量的监控

  神秘顾客评核的工具越来越多地被这些国际品牌采用,以确保店铺的服务质量可以得到定期、及时的监控和反馈。很多品牌都订立了详细的评核标准和步骤,并且十分注重吻合自己的品牌特点,甚至在每个季度新产品上市时,都会针对重点产品的销售和服务来进行测试和评核。这在前些年由代理商粗放经营的时代是不可思议的。为维持形象和服务品质的一致性,大品牌在此方面比起国内品牌更加舍得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管理成本。

  五、管理层转变管理模式

  以前的品牌管理者,工作重心多在渠道拓展和市场公关活动,品牌经理和销售经理的定位亦都在生意和品牌形象上。如今,品牌竞争日趋激烈,顾客服务要求愈来愈高,管理者的工作也开始侧重于服务提升和人才培养。不少品牌将培训品牌经理和销售经理作为一个重要的提升策略,让管理层学习做一名教练。他们必须能够用一个导师的身份和角色出现在下属面前,分享顾客的需求、服务的技能,更要能够在店铺现场与员工并肩作战,倾听和了解顾客,解决同事的工作困难。在笔者为不少国际品牌的销售经理开展的培训项目中,经理们开始走上讲台,下到店铺,用一种全新的沟通和教练模式来管理。

  市场瞬息万变,危机亦来得无常。唯有迎合趋势,自我变通,才能在当下市场立足和健康生存。国际一线品牌如此,面对他们的市场和管理攻略,中国本土品牌亦需借鉴和思考,当大部分品牌的管理和服务提升和成熟时,亦是顾客享受消费、社会文化和生活和谐舒适的开始。

稿件来源:服装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