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意大利「太阳24小时报」(Il Sole 24 Ore)2010年1月12日报导,意大利纺织时尚协会主席Michele Tronconi表示,自从2004年欧盟撤除贸易障碍后,义国的纺织业就面临巨大的重整压力。尽管竞争压力大,但是纺织业远比其它产业习于面对危机,仍有部分企业表现不俗,例如家饰用布、毛衣、专擅后制美化与修饰(”nobilitazione”例如染整)加工企业等,相对的,丹宁布则荣景不再。即使有种种危机与困境,但纺织绝对不是夕阳产业,有许多公司仍在既有的利基上提出各种对策。遗憾的是,义国政府缺少一套有系统的支持方案,未能提升有助于竞争的相关条件。
该报导称,根据目前的资料推估2009年意大利纺织业的营业额减少约20%-22%。全球经济危机迫使许多厂商不得不退出市场,去(2009)年第三季仍正常营业的厂商仅有28,409家,与2008年的同时间相较,减少了4.3%。这波危机也减缓了厂商外移的脚步,即使已经前往中国大陆投资者获利颇丰,尚未前往的厂商目前多抱持观望的态度。
此外,毛纺织业(占时尚产业11%的营业额与4.6%的企业数)是时尚产业中受到冲击最大的一环,因为多数人在荷包紧缩时舍弃购买高级毛料西装,众多的毛纺织厂因而陷入经营危机。棉纺织业和亚麻业(占时尚产业6.4%的营业额与4.4%的企业数)则面临非常激烈的全球竞争。后制加工企业(占时尚产业8%的营业额与2.1%的企业数)则是危机与转机并存。2010年初始,部分负责后制加工生产企业已经出现成长的迹象,例如染整业。同时,该部门中的服务角色越来越重要,因为厂商越来越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响应大量的需求,厂商若同时聚集在意大利国内,通常可以有更灵活的应变能力。为了提高竞争力需要科技上(例如纺织化学)的跃升,但是这些企业的规模一直太小,缺少投资技术升级的可能性与诱因。
该报导又列举意大利纺织业的创新方案:
(一)柯莫(Como)纺织产业区:
柯莫位在米兰北方约45公里处,是意大利知名的丝织品重镇。柯莫纺织产业工会的秘书长Guido Tettamanti说,丝织相关奢侈品在2009年面临非常严重的危机,该产业区的营业额衰退了25%,着实难以想象更糟的状况,然而前景依然充满变量,尤其是客户所提出的价格很令人沮丧,这对专门生产高质量丝织品的产业区来说,是很棘手的问题。
2009年柯莫的销售情况以女装与领带下滑最严重,女性配件则勉强维持原有的水平。该产业区的销售状况高低起伏极大,2001年到2003年间奢侈品的消费大幅下滑,在2007年出口则大幅反弹30%,2009年又跌入谷底。手工作坊注册数从2001年的177家减少为2009年的158家,成衣厂则从650家减少为482家。
然而在一片悲观的气氛中,仍有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出,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柯莫新丝(Neo seta di Como),该生产模式的主导者是年仅33岁的Simone Tottamanti,他说服产业区内的企业组成团队,每一家企业仍保有自主性,可以与其它企业进行交易,由该团队中的企业共同拟定合作计划,约定生产风格彼此协调相关产品。此策略让该团队内的企业,在过去10年间度过多次难关,营业额从140万欧元增长到4,000万欧元,员工从5人增加到140人。
(二)比耶拉(Biella)纺织产业区:
比耶拉位在北部的皮蒙特大区,分别距离都灵与米兰80公里,是意大利重要的纺织生产地之一。比耶拉纺织产业区工业联合会主席Luciano Donatelli先生并不隐瞒当地产业的窘境,他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一波长浪,影响非常深远。
最近八年中,当地纺织业从业人员从多于25,000人减少为17,000人,去年情势急剧恶化,纺织厂减少了150家,仅剩下1,048家,营业额约40亿欧元。该产业区并不轻易向局势低头,仍试图在创新上寻找出路。例如Nolatex,便是由纺织业和造船业合作的机能性用布。另有公司结合毛纺与皮革,有的则结合更多样性的材质像是丝、骆驼毛、羊驼毛与克什米尔毛等,制作更轻更软具有不同效果与触感的产品。
Angelico公司则在危机中逆势操作,继续透过全球的贸易网络拓展新据点。尽管有危机,但是比耶拉在许多领域还是领先群伦。来自土耳其的纺织厂决定在此投资,因为这里的纺织技术先进,可以提供多样的织布与纺织效果、产品符合环保标准,以及皮蒙特大区具备国际化的环境。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