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棉花产业链上的博弈
发表时间:2010-03-12    作者:冯冬宁 发表评论

  棉农——棉贩——纺企,这是一条“棉花链”,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断裂都会导致无法想象的后果。

  惜售——奔走——煎熬,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而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惜售的棉农

  2009年11月12日,山东省高青县常家镇,大雪。顶着寒风,村民王友良又一次来到自家的棉花堆前,面带微笑地完成了对棉花的“巡视”。

  妻子张兰告诉记者,伴随着棉价上涨消息的不断传来,这样的“巡视”每天都在他们家发生。
“从2.7元/斤升至3.6元/斤……”王友良的话还没说完,兜里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电话中,棉贩陈海的声音再次响起,“3.7元/斤,卖不卖?”

    尽管在电话中,与前两天相比,陈表现了最大的诚意——即便路面冰冻,他也带车拉货,但王友良还是清晰地给出两个字——“不卖”。

    像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常家镇发生。“多的时候,一天会来四五拨贩子。”今年35岁的刘坊村人于海表示。尽管王友良和于海家里分别放着800斤、10 0 0多斤棉花,但是用他们的话来说,“安心等着就是。”

    究其原因,棉价“涨得邪乎”。“前几年麦子最贵时也就2.5元/斤,但是现在已经涨到3.5元/斤,甚至3.6元/斤,再等几天,更贵。”这是王友良的理由。

    王的话语显然引起了于海的共鸣。他说,目前他们村卖棉花的寥寥无几。“即使是卖了,也是急着用钱,不然的话,肯定是不卖。”他的话语干脆而爽利。

    除了棉价上涨引发惜售心理外,另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摆在他们面前:今年9月上旬,持续多天的阴雨天气使棉花质量和产量大受影响,棉花减产20%以上。而同时,此前经历过几番大旱、冻灾等天气,也使得他们增加了不少种植成本。因此,在更多的农户看来,太早出货等于赔钱。

  奔走的棉贩

    王友良们的“安心”在棉贩陈海那里就等于是一场烦恼。

    在淄博的农村,每逢农闲时刻,就活跃着大批像陈海这样的粮贩,他们从农户手中收棉,再卖给大的棉花收购商或者纺织企业,从中赚取差价。

    但是今年,棉农和棉贩的地位完全变了。“以前都是农户主动联系我们,而现在我们上门求着收,都没有,并且还是我们自己装卸。”对此,陈很是郁闷。

    来自官方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高青县18万亩棉花,平均单产81.5公斤,总产量可达1.5万吨。而截至2009年11月11日,三级棉涨至每斤3.6元。农户惜售心理促使下,这样的数字和行情并没有给陈海带来任何喜讯。

    伴随王友良们一次次将陈海拒之门外,之前经常满载而归的收购卡车也迎来了“空载”时刻。

    “这边收不来棉花,而那边企业一个劲催着要。”这样的现状让陈海他们如坐针毡。从10月上旬开始,他就不断地在高青常家镇刘坊村、许管村和唐坊高家、司马庄等几个村落中穿梭,然而,一个月转瞬而过,“别说大的种植户,就连小棉农都不卖。”陈再次强调,而就在这一个多月中,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与棉花种植户“扯皮”上。

  受煎熬的纺企

    窘境同样在纺企那里出现。按照常理,每年的此时是新棉上市的季节,而纺企大都趁此低价进货。然而今年,进入这个新棉季以来,高企的棉价却让这些企业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目前的棉价已经突破了我们的心理价位。”周村盛铭纺织负责人周新告诉本报。

    来自周村纺织协会的数字显示,9月初以来,淄博各棉花企业陆续开秤收购新棉,籽棉收购价格最初在3元/斤左右,与去年上市价持平。国庆节过后,受国内棉花减产10%及棉副产品涨价等因素影响,籽棉收购价格一路上扬。11月初,标准级棉花收购价格已升至3.5元/斤,比国庆节前上涨10%,比去年同期上涨近50%,仅低于2003年3.6元/斤的历史最高价位。

    而从3元/斤涨至3.5元/斤左右的棉花价格最直接的结果是让类似于盛铭纺织这样纺企的皮棉加工成本蹿升至14200元/吨以上。“远没有停止的迹象。”周新摇头叹言。

    通常情况下,棉价13700元/吨为棉纺行业的盈亏平衡线,如今,高达14200元/吨的价格正在一点点吃去他们的利润。“刚从金融危机中缓过神来,就掉到成本劫中。”淄博友诚董事长孙德敏表示。

     涨势凶猛的棉价正在一点点吃去纺织企业仅有的一点利润。“如果棉价依旧高企不下,我们将再次迎来生死时刻。”周新认为。

    对此,业内人士章邯表示,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而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被迫的提价

    棉价高企不下的背景下,为了平抑棉价,自2009年10月份以来,国家不断抛售国储棉,截止到10月21日已累计抛出国储棉200万吨,而10月30日国家相关部门又紧急推出64.6万吨。 不过,对于这样的抛售,周新、孙德敏并不看好。统计显示,每年国内棉花用量在1000万吨以上,抛储只能暂缓市场紧张局面。

    这一点在市场中得到证明,09那年11月10日,国内棉价又创15290元/吨的新高,一年涨幅50%。同时,令人揪心的是,业内纷纷预测,面对减产预期和较大的供需缺口,后市棉花价格将进一步保持强势。“我们不可能像大型棉花贸易企业那样,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所以,只能自己消化成本。”周新表示,而一旦这种成本无法消化,剩下的只能是向下游产业链转移。

    盛铭纺织的周新表示,公司的财务报表表明,高价运行的棉价正在给他们带来重压,“这一切就如2007年的成本劫,剩下来的只能是提价。”

    事实上,提价的想法也在友诚那里出现,就在09年10月底的广交会上,该公司就曾表示,要提价10%。“如今,成本继续上涨下,我们不排除继续涨价的可能。”孙德敏表示。

    而对于刚从危机中走出的纺企来说,这样的提价能否被市场接受,我们目前不得而知。

稿件来源:中国纤检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