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记忆纤维” 盛虹集团持续转型打造“纺织硅谷”
中国企业新科500强之一——盛虹集团近年给外界带来持续“刺激”的新闻是它潜心研发的“记忆纤维”。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吴江盛泽的该集团探访。董事长缪汉根拿来几件黑色的高档成衣,用力揉搓,然后一抹,皱褶瞬间消失,恢复挺刮。在中鲈科技“记忆纤维”生产车间,研发部经理边树昌说,记忆纤维客户都是国内外大牌服装面料企业,太畅销了,现在下单,三个月后才能拿货。他补充说,每吨“记忆纤维”净利润是普通化纤丝的10多倍。
“记忆纤维”:“纺织硅谷”的金字塔尖
“记忆纤维”何以如此神奇?从大开本标有复杂分子结构的项目书中,记者的感受是:这不是一般的技术转型,而是一次服装面料理念的革命,是一项脱胎换骨般的巨大工程。
“‘记忆纤维’面料学名叫PTT聚酯,它的分子结构是比较规则的‘之’字形结构,这种纤维在42—45℃时,分子结构恢复性达到85%,而人手摩擦布料时,很容易达到42℃以上。由于这种分子独特的天然禀赋,所以,这种纤维一旦用于服装,它的功能就永远存在,不会因为衣服旧了就‘抹不平’了。而学名叫PET的腈纶、锦纶、安纶、尼龙就不同,它们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螺旋扭曲状,不能通过简单的手摩擦加温来改变分子性状。”为了弄懂这两个“简单”问题,记者和盛虹的专家们足足“泡”了两个多小时。
“如果只有‘记忆’,穿起来不舒服,还是没有市场的。”边树昌笑言。腈纶、锦纶、安纶、尼龙这几种高分子化合物强度高、弹性好,但舒适性差,用它们织成布做衣服,穿在身上不舒适,而且做的衣服怕碱、怕用含氯的洗涤剂漂洗,该材料做成的衣服越洗越紧;而“记忆纤维”面料柔软、手感好,做成衣服后,不怕碱、不怕用含氯的洗涤剂漂洗,主要用于高档泳衣、高档服装面料。
谈到记忆纤维的研发,盛虹从上到下感慨万千:为了它,盛虹的研发团队苦心孤诣地奋斗了5年,耗资10多亿元。2008年7月18日,一个令中国纺织界自豪的日子——盛虹集团投产了世界第一条“记忆纤维”生产线,并在品种开发方面牢牢掌控着“领导世界”的核心地位。
2009年以来,盛虹的“记忆纤维”以平均每月1.3个的速度申请国内专利,迄今已拿到15个,其中发明专利6个,新型实用专利5个;更令纺织界侧目的是,全国纺织品行业协会迄今为止颁发的3个记忆纤维行业标准,都是由盛虹集团制定的,公司承担的高舒适聚酯纤维制备及应用技术经国家科技部核定为2009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
“我们的产品整整领先国际一代,目前,国际上知名品牌NIKE、ADIDAS、日本东立等服装品牌都用我们的记忆纤维,每天从机器上吐出的30吨记忆纤维每吨卖4.2万依然炙手可热。”缪汉根向记者透露,“到2010年年底,我们记忆纤维能形成9万吨产能,其中3万吨原丝,6万吨复合丝。”记者算了一下,每天250吨“记忆纤维”,光这个项目,年产值就接近40亿元。
超细纤维:筑就“纺织硅谷”之基
如果说,“记忆纤维”是盛虹产品的金字塔尖,那么,在外界眼里已是遥不可及的超细纤维则是浑厚的塔身。
“高端面料纤维的全球化竞争态势逼着我们‘吃着碗里,看着锅里’,逼着我们必须持续进行技术转型。”缪汉根说。
早在2007年,日本纺织专家刚刚从实验室里拿出超细纤维“样本”,盛虹人已在引进的各国设备上“大施拳脚”,进行了上百项改造,开始规模化生产超细纤维。
一年前,记者曾到盛虹的超细纤维生产车间采访,亲眼看到世界上最细的化纤丝——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二百分之一的超细丝的生产过程,震撼不已。
只有把丝做得细到极致,每根丝束拥有的丝越多,织物的柔软度就越强、附着面就越多,用它织成的面料就能千变万化,性能优异。
“这确实是个壮举。”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副会长叶永茂这样评价盛虹超细纤维的“霸主”地位——3年来,盛虹以其超细纤维织造的独步天下赢来盛誉。
从超细纤维总体产能来讲,2007年度,盛虹集团超细纤维产量超过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总产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超细纤维王国”;2008年,盛虹化纤通过对超细纤维进一步研发,衍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超细纤维品种,牢牢掌控了该领域制高点,规模化生产的49条超细纤维生产线为世界最大规模;而目前,全国超细纤维的市场总量在60万吨左右,盛虹的产能是42万吨,覆盖市场70%,成为首屈一指的超细纤维专家。
记者了解到,经过18载春秋,盛虹已成为拥有控股子公司8家、三级分公司及分厂20家,涵盖化纤、印染、热电、酒店、房地产、贸易等6大主业、总资产超100亿元的现代化企业集团。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盛虹人处变不惊,化危为机,向高端转型的步履更为坚定而迅捷——光2009年一年,已先后投入20亿元扩建纺丝、加弹、研发基地,集团产业链更加完善;年终盘点捧出的数据也是蔚为壮观;集团总产值120亿元,上交税收超过2个亿。
14家科研机构锻造“纺织硅谷”之魂
在盛虹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打造“纺织硅谷”的历程很难找到起点,更没有终点。
上溯到2003年,盛虹成立了吴江地区首家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的纺织品检测中心。中心就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内容囊括色牢度、物理性能、功能性、环保四大系列的70多个项目,检测结果受到中、美、英、德、日等众多纺织强国多项标准的认可。作为公共服务平台,该中心至今已服务纺织企业近3000家。
如今,一个投资3亿、更为先进的现代纺织研发基地已破土兴建。“建成后的基地将集纳三家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十个科研中心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14家科研机构。”盛虹集团党委副书记顾栋华介绍说,一言以蔽之,这个“纺织硅谷”将为整条纺织产业链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研发服务。
拉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新型纺织产业链一直是盛虹的目标。为了它,5年前,盛虹耗资1000万欧元在德国建立研发基地;为了攻克“记忆纤维”研发及原料关,盛虹从美国请来高分子专家,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请来研发团队;盛虹还将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纺织大学等众多国内外著名纺织科研机构深度携手,让“纺织硅谷”名副其实。
2009年8月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2008至2009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发布会在广州隆重举行,中国印染、化纤行业竞争力10强名单同时出炉。化纤和印染双双昂首进入十强者,唯盛虹一家。2009年盛虹集团首次跨进了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吴江盛泽的该集团探访。董事长缪汉根拿来几件黑色的高档成衣,用力揉搓,然后一抹,皱褶瞬间消失,恢复挺刮。在中鲈科技“记忆纤维”生产车间,研发部经理边树昌说,记忆纤维客户都是国内外大牌服装面料企业,太畅销了,现在下单,三个月后才能拿货。他补充说,每吨“记忆纤维”净利润是普通化纤丝的10多倍。
“记忆纤维”:“纺织硅谷”的金字塔尖
“记忆纤维”何以如此神奇?从大开本标有复杂分子结构的项目书中,记者的感受是:这不是一般的技术转型,而是一次服装面料理念的革命,是一项脱胎换骨般的巨大工程。
“‘记忆纤维’面料学名叫PTT聚酯,它的分子结构是比较规则的‘之’字形结构,这种纤维在42—45℃时,分子结构恢复性达到85%,而人手摩擦布料时,很容易达到42℃以上。由于这种分子独特的天然禀赋,所以,这种纤维一旦用于服装,它的功能就永远存在,不会因为衣服旧了就‘抹不平’了。而学名叫PET的腈纶、锦纶、安纶、尼龙就不同,它们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螺旋扭曲状,不能通过简单的手摩擦加温来改变分子性状。”为了弄懂这两个“简单”问题,记者和盛虹的专家们足足“泡”了两个多小时。
“如果只有‘记忆’,穿起来不舒服,还是没有市场的。”边树昌笑言。腈纶、锦纶、安纶、尼龙这几种高分子化合物强度高、弹性好,但舒适性差,用它们织成布做衣服,穿在身上不舒适,而且做的衣服怕碱、怕用含氯的洗涤剂漂洗,该材料做成的衣服越洗越紧;而“记忆纤维”面料柔软、手感好,做成衣服后,不怕碱、不怕用含氯的洗涤剂漂洗,主要用于高档泳衣、高档服装面料。
谈到记忆纤维的研发,盛虹从上到下感慨万千:为了它,盛虹的研发团队苦心孤诣地奋斗了5年,耗资10多亿元。2008年7月18日,一个令中国纺织界自豪的日子——盛虹集团投产了世界第一条“记忆纤维”生产线,并在品种开发方面牢牢掌控着“领导世界”的核心地位。
2009年以来,盛虹的“记忆纤维”以平均每月1.3个的速度申请国内专利,迄今已拿到15个,其中发明专利6个,新型实用专利5个;更令纺织界侧目的是,全国纺织品行业协会迄今为止颁发的3个记忆纤维行业标准,都是由盛虹集团制定的,公司承担的高舒适聚酯纤维制备及应用技术经国家科技部核定为2009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
“我们的产品整整领先国际一代,目前,国际上知名品牌NIKE、ADIDAS、日本东立等服装品牌都用我们的记忆纤维,每天从机器上吐出的30吨记忆纤维每吨卖4.2万依然炙手可热。”缪汉根向记者透露,“到2010年年底,我们记忆纤维能形成9万吨产能,其中3万吨原丝,6万吨复合丝。”记者算了一下,每天250吨“记忆纤维”,光这个项目,年产值就接近40亿元。
超细纤维:筑就“纺织硅谷”之基
如果说,“记忆纤维”是盛虹产品的金字塔尖,那么,在外界眼里已是遥不可及的超细纤维则是浑厚的塔身。
“高端面料纤维的全球化竞争态势逼着我们‘吃着碗里,看着锅里’,逼着我们必须持续进行技术转型。”缪汉根说。
早在2007年,日本纺织专家刚刚从实验室里拿出超细纤维“样本”,盛虹人已在引进的各国设备上“大施拳脚”,进行了上百项改造,开始规模化生产超细纤维。
一年前,记者曾到盛虹的超细纤维生产车间采访,亲眼看到世界上最细的化纤丝——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二百分之一的超细丝的生产过程,震撼不已。
只有把丝做得细到极致,每根丝束拥有的丝越多,织物的柔软度就越强、附着面就越多,用它织成的面料就能千变万化,性能优异。
“这确实是个壮举。”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副会长叶永茂这样评价盛虹超细纤维的“霸主”地位——3年来,盛虹以其超细纤维织造的独步天下赢来盛誉。
从超细纤维总体产能来讲,2007年度,盛虹集团超细纤维产量超过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总产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超细纤维王国”;2008年,盛虹化纤通过对超细纤维进一步研发,衍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超细纤维品种,牢牢掌控了该领域制高点,规模化生产的49条超细纤维生产线为世界最大规模;而目前,全国超细纤维的市场总量在60万吨左右,盛虹的产能是42万吨,覆盖市场70%,成为首屈一指的超细纤维专家。
记者了解到,经过18载春秋,盛虹已成为拥有控股子公司8家、三级分公司及分厂20家,涵盖化纤、印染、热电、酒店、房地产、贸易等6大主业、总资产超100亿元的现代化企业集团。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盛虹人处变不惊,化危为机,向高端转型的步履更为坚定而迅捷——光2009年一年,已先后投入20亿元扩建纺丝、加弹、研发基地,集团产业链更加完善;年终盘点捧出的数据也是蔚为壮观;集团总产值120亿元,上交税收超过2个亿。
14家科研机构锻造“纺织硅谷”之魂
在盛虹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打造“纺织硅谷”的历程很难找到起点,更没有终点。
上溯到2003年,盛虹成立了吴江地区首家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的纺织品检测中心。中心就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内容囊括色牢度、物理性能、功能性、环保四大系列的70多个项目,检测结果受到中、美、英、德、日等众多纺织强国多项标准的认可。作为公共服务平台,该中心至今已服务纺织企业近3000家。
如今,一个投资3亿、更为先进的现代纺织研发基地已破土兴建。“建成后的基地将集纳三家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十个科研中心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14家科研机构。”盛虹集团党委副书记顾栋华介绍说,一言以蔽之,这个“纺织硅谷”将为整条纺织产业链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研发服务。
拉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新型纺织产业链一直是盛虹的目标。为了它,5年前,盛虹耗资1000万欧元在德国建立研发基地;为了攻克“记忆纤维”研发及原料关,盛虹从美国请来高分子专家,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请来研发团队;盛虹还将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纺织大学等众多国内外著名纺织科研机构深度携手,让“纺织硅谷”名副其实。
2009年8月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2008至2009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发布会在广州隆重举行,中国印染、化纤行业竞争力10强名单同时出炉。化纤和印染双双昂首进入十强者,唯盛虹一家。2009年盛虹集团首次跨进了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稿件来源:新华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