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高龄”的“90后”面容——由第92届中针会观产业格局之变
发表时间:2010-04-22    作者:刘媛媛 发表评论

  中针会作为相关产业的“品牌孵化器”,许多内衣、家纺品牌都是从这里走出去,并在这里成熟起来的。——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会长 李建华

      中国针织棉品交易会已经拥有92年的展龄,比奥斯卡还要年长几岁。中针会与奥斯卡,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当,能列在一起比较,还是有一些相似特点的。比如,老资历往往会把新面孔载入史册,成为经典。奥斯卡自不用说,今年的中针会,就出现了很多全新形象的新品牌,让这个“92高龄”突然间变得像“90后”一样,活力四射,青春无限。

  可以这样说,新品牌的涌入是今年中针会最大的特色之一,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新品牌的递增也是后危机时代的最鲜明特色,而与产业发展命脉相连的中针会,像一面镜子一样,将产业格局发生着的变化,一五一十地反馈于一个被浓缩的平台上。

  中国针织内衣、家纺行业,曾经绝大多数是以产业集群为版图的加工制造的“密集群”,品牌企业虽然有,而且领军品牌的美誉度都相当高,但论整个产业的品牌意识,始终游离于匮乏的边缘。

  大约5年前,从事内衣、服饰、面料或家纺等行业内的有识之士,还在为各产业内的贴牌企业尽早走上品牌之路而奔走呼吁,换来的却是接外单接到手软的老总们极度不理解的目光。

  在外贸加工形式一片大好的那几年,让躺在床上就能赚钱的加工企业老总去辛苦地走品牌之路,确实不那么容易,难免令欲打造“中国创造”的有识之士,好心也变得惘然。

  短短5年时间,似乎一切都变了。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将“外贸加工”这块喂到嘴里的大蛋糕,突然间从嘴边撤走,仅仅2009年一年时间,就让很多身在蜜罐里的加工企业被无情地甩了出来。

  金融危机对于产业影响之巨大,已经让很多产业的整体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升级还是转型,总之,2010年对于时尚产业而言,正处于整体“动”与“变”的首发期,就像这些找不到蜜吃的加工企业,也在痛定思痛后,毅然决然地走上辛苦与成就同行的品牌路。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不是什么好事,但由此催生的“创造热”却是产业之福,中国的“纺织服装强国”之梦,又多了很多新面孔和新力量,多一份力就多一线希望。

  “中针会作为相关产业的‘品牌孵化器’,许多内衣、家纺品牌都是从这里走出去,并在这里成熟起来的。”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会长李建华说。

  在这样一个产业转型的重要关头,第92届中针会的及时召开,成为一批批针棉织品的“新品牌面孔”可以依托并获取养分的平台。

  那么,反过来说,未来中针会所要承担的责任,在商贸平台的基础上,又多了一项,就是有义务帮助这些由加工转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加强品牌创建的各方面意识和战略方向,在转型期尽量少走弯路。

  事实上,在几天的中针会上对众多品牌深入了解之后,在这个“孵化品牌”的平台上,一些集中呈现出来的的线索越发清晰起来,拥有多年ODM经验的加工型企业转做内销,也有他们天生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不仅可以在企业初创品牌时给予有效养分,对有一定历史的早期品牌,也会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

  明天的产业格局是什么样?品牌自当各显神通。

稿件来源:服装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