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又甚嚣尘上 出口纺企对欧盟出口业务在复苏中承压
发表时间:2010-05-20    作者:陈锴 发表评论

  “次贷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尽,“欧债危机”又甚嚣尘上。近日对一些外贸、纺织及制造类上市公司的采访发现,虽然欧元对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对我国传统出口型上市企业造成的影响不大,但正在吞噬国内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仅仅过了半年时间,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连续跌破两个整数关口,目前已经进入“8”时代。欧元近日的加速贬值引发市场对出口型上市公司订单流失、汇兑损失等问题担忧。去年蒙受欧元汇率波动损失的海鸥卫浴称,目前公司出口欧洲的业务量较去年金融危机已经增长明显,并伴随着欧元区经济的复苏稳步上升,因此,公司感受不到欧元贬值带来的影响。

  佛山照明、广州国光和青岛金王等公司也对记者给出了类似答复。青岛金王甚至向记者表示,预计上半年业绩增长100%以上主要因素就是出口外销订单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综合上述公司及业务人士的观点,欧债危机尚未波及中国出口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去年上半年出口业务基数较低,当前的业务增长包括补库存和需求恢复;其二,出口欧盟的商品价格优势明显,欧元贬值影响有限;其三,汇率波动风险已有防范,在签订单时一般附加3%左右的汇率波动合同。

  虽然业务的增长烫平了欧债的波及,但如果出口企业用欧元收汇的话,则面临贬值风险。在采访过程中,广州的一家公司就坦承:“虽然业务量在稳步上升,但由于公司有部分应收账款是采用季度性欧元结算,所以,欧元的持续贬值对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今年以来,欧元对人民币累计贬值超过14%,即便是按照3月期3%左右的汇率防范,近期欧元的贬值也使得其价值大幅缩水。换而言之,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年初持有1亿欧洲的应收账款,其目前的损失约千万。

  当然,国内企业出口欧盟的订单以美元结算居多。广州国光就表示:“公司的出口主要是以美元结算,没有以欧元结算。”鲁泰A、青岛金王也同样如此,出口主要以美元结算,以欧元结算的较少,欧元外债也较少,因而欧元贬值对业绩的影响微小。

  虽然欧元危机尚未正真波及中国出口,但中国商品出口欧洲的优势正面临挑战。一位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不少出口企业担心政策变化,加上成本上涨、贸易保护加剧的压力,接单方面较为谨慎,甚至不敢接长单、大单,3个月以内的短单较以往明显上升。

  素有中国“外贸风向标”和“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近日在广州落幕,在本次广交会上,国内企业与欧盟采购商签订的订单较去年秋交会下降了15.2%,这一细微的变化甚至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欧元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的信号。

  事实上,欧元的持续贬值已经引起上市公司的警觉,一家上市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称,欧元持续贬值以来,欧洲客户的采购成本大幅上升,不少采购商都希望能下调报价,因此,下半年的报价中将另加3-5%的汇率变动空间。

稿件来源:证券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