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加薪压力愈发沉重 纺织业服装获利前景蒙阴影
发表时间:2010-06-10     发表评论

  花旗报告称,近期国内多个省市上调最低工资,此举将对服装和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造成冲击。

  深圳富士康大幅调高大陆员工薪资正引发一连串的蝴蝶效应。投资银行花旗发布最新报告称,愈发沉重的加薪压力令多数中国企业获利前景蒙上阴影,服装和纺织业受挫尤为明显。

  20多个省市近期纷纷宣布上调最低工资。6月8日,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从7月1日起上调全市最低工资至1100元/月,部分区涨幅达22.2%。几乎是同时,湖南也加入了上调最低工资的行列:今年7月1日至明年6月30日,湖南省五档最低工资标准大幅提高,分别调整为850元/月、800元/月、725元/月、650元/月、600元/月。

  具体到工资上调对行业的影响问题,花旗指出,服装和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容易受到成本上涨的冲击,而已实现机器化作业的造纸业具备韧性。

  不过报告也提到,薪资成本上涨带来的实际影响可能没有预期的那么严重,因为企业有各种途径来缓冲。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转移至内陆或其他国家。

  除了迁移工厂,报告预计自有品牌公司、高科技公司以及造纸业,将相对更容易通过推出新产品和成本加成模式,把增加的成本转嫁至终端用户。另外,大多数企业还在主动提高营运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瑞银证券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的观点与花旗部分类似。汪涛提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部分抵消工资的上涨。

  汪涛预计,今年全国范围的平均工资可能上调15%左右。短期内,实际工资增速可能会远高于实际劳动生产率。但是,由于涉及的企业整体上是价格接受者的行业,如出口行业,在全球需求并不十分旺盛的情况下,企业通过提高产成品价格来转嫁新增成本的余地不大,因此,加薪对通胀的压力有限,“中国没有进入工资-通胀螺旋式上升的阶段”。

  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也认为,制造商当然想通过提高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向消费者转嫁更高的劳动力成本。但是,过剩产能的存在迫使制造商不得不进行价格战,这限制了制造商的提价能力,因而,最低工资上调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有限。以服饰、鞋帽、家电以及交通通信行业为例,这些行业的工资在过去十年中呈两位数增长,但商品零售价格却一路走低,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产能过剩都是重要原因。

  野村证券对工业企业劳动力生产率的估算显示,劳动生产率在1994年-2008年的年增速达20.8%,而同期制造业的工资年涨幅为13.2%。“这意味着1994年-2008年单位劳动力成本实际是在下降的,因此生产企业有能力消化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孙明春说。

稿件来源:东方早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