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成本节节升 短期看棉价上扬趋势未减
发表时间:2010-06-23    作者:于南 发表评论

  棉花价格天天涨,原材料成本节节升,短期看棉价上扬趋势未减。服装企业该如何应对?通过自主创新、品牌建设来寻求自身的突破。本版两篇文章的采写,望给困境中的服装企业以新的思考。

  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加之接踵而至的外需低迷、汇兑压力….,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曾经是我国经济中流砥柱,包括纺织业在内的外向型企业因重重困境而备受煎熬、屡遭打击。

  2010年,就在我国率先摆脱金融危机阴霾,经济发展稳步向前、外需市场逐步回暖之时,市场对棉花等棉纺原料的需求也来了个180度急转弯,一反常态地大拉阳线,棉价如期应声大涨。顷刻间,摆在措不及防的中国纺织业面前是空前的成本压力,甚至是原料不足的无米之炊。

  超30%的棉价同比涨幅

  熬过了将近两年的市场低迷,痛定思痛,我国外向型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增长模式,绝大多数企业真正意识到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而后的2010年,快速回暖的市场似乎也想给被压得喘不过气的中国乃至全球纺织业一些喘息的机会。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纺织服装出口总计392.1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6%;与此同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的纺织服装内销总计1510亿元,也同比大增23.9%。

  伴随双双提振的内外需求,中国纺织业却没能感到应有的欣喜,反倒不得不面对因棉花减产和市场需求快速提升而导致的棉纺原料供不应求,饱受着成本上行和原料短缺的双重打压。

  一组数据显示,截止5月底,我国标准级棉花的平均销售价格超过1.7万元/吨,较年初的1.45万元/吨上涨近18%,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一价格已创下200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实际上,棉花价格的上行通道自去年11月起便已趋向显著,特别是始于2009年12月的连续5个月时间中,棉花价格月涨幅同比均超30%,今年1至4月,棉花价格平均月度同比涨幅约为32%。

  纺企难享内外需回暖喜悦

  据记者了解,作为服装生产的上游产业,棉纺(既将棉纤维加工成为棉纱、棉线的生产流程)生产的纺织产品性能好,特别是价格低廉和工艺简单,一直以来都在我国纺织工业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凡事有利有弊,正是因为其价格低廉和工艺简单,造成纺织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加之我国粗放型增长模式对纺织业的影响,价格战的市场恶性竞争频发,最终促使棉纺生产利润微薄。

  一位纺织业人士曾向记者表露,“就此前市场情况而言,纺织业的棉价成本每吨必须控制在1.37万元以下,如若越界,纺织业的利润将微乎其微,然而,5月份的棉价已超1.7万元/吨,更有甚者达到了1.76万元/吨。由此,此轮棉价上行对纺织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力度可想而知。”与这一观点如出一辙的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徐文英曾透过媒体表示,“目前全国三分之一的棉纺企业实现的利润占到全行业利润的96.7%,这说明大多数棉纺企业基本无利润,经营较为困难。”

  “当然,有囤货的纺企或可享受到棉价上行的收益,更何况纺企还可将成本压力转嫁至下游的纺织产品生产。但问题在于,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今年棉花减产预期强烈,加之全球棉花种植面积缩小。在海内外市场需求扩大的基础之上,纺企库存通过加班加点的生产充分释放,而现在,尚有囤货的企业已是少之又少。”该人士向记者表示。

  有数据佐证,伴随市场需求,纺织企业大面积开工,棉花采购意愿增加,以泊头经纶、东光力科等重点纺织企业为例,其一季度产量较同期增加了20%以上。而这一产量迅速增长的背景是,全球棉花消费比总产量高出近14%,库存却比去年减少19%,创下6年来的最低值。不平衡的市场供需结构起源于去年起的全球棉花减产,根据资料,美国2009至2010年度棉花种植面积约为360万公顷,种植面积同比下降约7%,而在几大棉花主产国中,除印度种植面积以3%小幅增加外,中国、美国、巴西等均以不同程度缩小,其中我国官方预测棉花减产或达13%。

  原料价格陡增殃及上下游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曾直言不讳,“中国纺织业的平均利润率为3.9%,但这个数字掩盖了中国较差纺织企业的困境。该行业排名后三分之二的企业利润率仅为0.74%。”

  “事实情况亦是如此,其中的生产成本除棉花等棉纺原料的价格升高外,还需考虑其它生产资料,例如石油,因为它是影响涤纶长丝、锦纶长丝等化纤类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伴随国际油价突破80美元/桶(截至发稿前,布伦特小幅回调至78.82美元),多方压力簇拥着纺织业成本的上升。”上述接受记者采访人士表示。

  “相比纺企而言,其下游的纺织产品生产恐怕更不好过,毕竟纺企还可以通过成本转嫁,维持一定利润。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便我国纺织业正在加紧开拓新的经济增长模式,长久以来,绝大多数服装等纺织业下游企业还是主要依靠价格低的优势占据市场份额。故此,若非逼不得已,他们不会冒市场份额缩水的风险,通过提高出厂价来弥补生产成本的增加。只好忍受着上游、下游的夹击,利用微薄的利润维系生产。”该人士向记者表示。

  对此,一篇描述山东烟台纺织业现状的报道为上文提供例证。文章称,“非棉产地山东烟台因棉纺原料对外依赖性强,故在此轮棉花价格上涨过程中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身处产业下游的织布、服装等企业承受着成本节节攀高的压力,相比此前,织布、服装等企业生产成本提高10%-15%,但布、服装出厂价格上涨幅度较小,导致加工企业利润下降3%-4%。

  管理层出手抛储、发配效果显现

  此前,中国棉花协会援引发改委消息称,已确认今年5月额外下发8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并将根据市场变化和纺织需求形势,研究继续增发进口配额。

  而根据中国棉花协会最新发布报告显示,有关部门在积极协调棉花产地运输的同时,将出台相关调控措施,满足纺织需求,保持市场稳定。舆论立即给予回应称,相关政策可能包括抛售60万吨国家储备棉和另外100万吨的进口配额。

  应声而来的是,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6月1日至10日200个主产县主要农产品(16.96,0.24,1.44%)价格变动情况显示,6月上旬籽棉价格出现小幅回落,当旬价格为6.67元/公斤,较5月下旬下跌0.02元/公斤,跌幅0.26%。而与之同期而至的还有,国际棉花供给的紧张局面似乎也有发生松动的迹象,首先是印度方面棉出口解禁,而且7月份开始总产250万吨以上的巴基斯坦的棉花将陆续加工上市。

  然而,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市场,避免出现价格暴涨暴跌,以促进产业链农工商各方协调健康发展。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未根本好转,纺织企业难以承受过高棉价,国家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日趋完善的调控手段,但我们对下半年宏观调控的效力持谨慎态度,纺织用棉需求旺盛、棉花库存量日益见底以及新年度棉花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等因素仍将支撑棉花在高位震荡,棉花基本面将支持棉价基本稳定中继续小幅上涨。”

  同样,从6月最新数据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效力。国际市场情况风云变幻,最终趋向难做定论,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经济二次探底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较大。但除此以外,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国家管理层有足够的能力(包含政策导向和充足的国家棉花储备),引导纺织业健康发展,并将会切合时宜地对身处困境的纺企出手相助。”

  目前棉纺业产能相对过剩,对棉花需求较大,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要转变棉纺业生产方式。对于棉纺行业而言,与其纠缠在棉花等原料成本问题上,不如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具体讲,就是结合本身企业特点,淘汰落后产能,生产升级的同时减少消耗原料。企业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亦可以通过在产业链纺、织、染等各环节进行工艺创新,依靠高附加值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必要时可以暂停生产成本高,边际效益不强的产品。纺织企业可以在缺棉限产的同时加大使用化纤产品,开发一些多种纤维组合的产品、差别化纤维产品,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这无疑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采访手记

  服装生产企业很难通过一项甚至多项的技术革新而确立牢固的市场地位,相反,倒是那些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知名度的国际名牌掌控着这个市场中最大的利润。

  而事实上,我们不可小看品牌营造的过程,他的艰辛甚至要超过任何一项尖端技术的研发。很多国际名牌的打造过程,是历经数十载,上亿资本的投入,电视、电影、网络、平面等媒体夜以继日的宣传才换来的。也正基于此,我们不能强求中国纺企快速改变发展方式,顷刻间打造出国际名牌。倒是应该为他们分析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例如,通过产品优化等低成本手段,维持原有业务,通过人才引进的捷径打造企业技术核心竞争力,选择如新面料(质地不同)研发一般有技术门槛的发展方向,循序渐进的扩大影响、增加利润。

稿件来源:证券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