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莹:谁夺了奢侈品巨头在华经营的指挥权?
发表时间:2010-08-13    作者:肖莹 发表评论

  市场成熟,过河拆桥成为必然

  “到了收果子的时候,他们自然赶着来摘。”对于国际大牌收回中国市场的代理权,不少业内人士如此认为,但“过河拆桥”的举动也让很多代理商感到很“受伤”。如今朱兴宜旗下上海国瑞信(集团)代理的品牌已经所剩无几,经历过几次风风雨雨后,在朱兴宜看来合同到期以后品牌取消代理是必然的。

  根据Burberry与Kwok Hang Holdings公司新签订的合作协议,Burberry计划出资7000万英镑现金收购Kwok Hang Holdings在内地的50家门店以及该公司85%的股份。据悉,利润的增加和利益的最大化,是Burberry改成直营的重要原因。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该公司在中国的销售利润每年都是在以两位数速度增长。截至2009年12月,Burberry在中国内地特许经营店的收入为7500万英镑,利润为1400万英镑。

  对于代理商从“买手”升级到合作伙伴,有专家认为,这将加快Burberry在国内市场的门店扩张。据悉,代理商取得品牌的代理权开设一家门店,仅进货一项的花费往往就高达数百万元,同时,代理商还需要承担店铺租金、员工工资等日常运营开销,高昂的投入令代理商在开店环节谨小慎微,这制约了奢侈品牌的进一步扩张。品牌商在收回代理权进而转变合作模式的同时,在营销层面也变被动销售为主动出击。此外,收回代理权后,品牌商不用继续支付代理商的“中间费”,这部分费用将过渡为品牌的直接利润,这为品牌扩张增添了资本支撑。

  “当其它国际市场正处于相对萎缩的状态,中国市场却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这些国际公司自然会作出一个比较正常的选择——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卢晓认为。

  一般来说,一个奢侈品牌的利润最终属于代理商的部分至少占到两成,直营后,这两成的利润将属于品牌商。由此,他的利润将扩大到近7成。所以,如果代理商的销售渠道过于强大,品牌商将逐步丧失对品牌的控制力,并衍生出许多“灰色”地带,由此可见这些奢侈品增容扩店的背后,是品牌商对“指挥权”的强烈渴望,这也难怪他们想抛弃那些曾经在前期开拓市场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国代理商。

共 3 页: [1] [2] [3]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