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放缓,这是结构调整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盛夏,中国经济继续“减速”。除出口超预期增长,7月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部引擎的同比增速都有所回落。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7月经济增速放缓程度在预期之内,中国经济正逐步从2009年下半年强劲刺激下的高增长走向“软着陆”。
未来几个月,针对去年经济刺激副产品的调控政策,诸如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调控等政策仍将继续,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在“十一五”规划的最后几个月几乎不可能松口。美联储推迟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和英国央行下调未来三年经济增长预期,给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蒙上阴影。
若内部主动调整和外部不确定性叠加,带来中国经济增速继续回落,是否会给调控政策带来变数?正在着力推进的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能否顺利推进?
“增速适度回落是结构调整最好的环境,政策不要总是考虑短期经济波动,而要把宝贵的时间放在为未来的长期增长做准备上。”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告诉本刊记者。
结构调整过程中,经济增长的短期阵痛在所难免。过去十年中,中国经济以接近10%的增速持续增长,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进程却甚为缓慢。如何在经济增长速度、管理通胀预期和调整经济结构等政策目标中寻找平衡点,是决策者面临的最大考验。
调控效果初显
7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增幅较6月回落0.3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也明显低于预期,1月至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24.9%,较前六个月回落0.6个百分点。
细分行业数据看,7月工业生产增速回落,主要是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放缓所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8月1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这主要因为中国政府二季度以来加大了节能减排的监管力度和淘汰力度,对工业产生下行影响。
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投资和生产的放缓,从银行信贷投放取向上可以得到印证。一位国有银行贷后管理部门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现在结构调整刚开始,银行对落后产能行业的贷款更多持谨慎和观望的态度,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标准的新上项目肯定不做,已经投放贷款的项目,如果不符合标准,即便目前效益还比较好,也要逐步退出,毕竟不可能维持很长时间。
对投资的担忧并不仅仅局限于节能减排,房地产新政的“药力”正慢慢在地产投资领域显现。最先承压的是房地产销售。7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跌15.4% ,5月和6月仅同比下跌3%左右。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在7月同比仍然强劲增长,分别增66.5%和43.6%。房地产开发投资也保持高位,1月至7月同比增长37.2%。
但这更多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未来几个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总体建设活动将进一步减弱,到2010年四季度新开工面积可能出现同比下降。”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预计。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则认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缓慢,一方面与政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影响的滞后性有关,也是政策调控方向的体现。 “政府现在强调开发商不能囤地捂地,在政策上鼓励房地产商尽快开发,在把不健康的泡沫挤掉的同时,也要理顺房地产供求关系。另外,政府也在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庄健对本刊记者称。
对于投资增速,政府方面仍保持乐观预期。盛来运认为,政府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原则上不再增加,这造成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的回落;但中国政府还有一些后续的投资计划,例如2010年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发展计划,都会带动投资增长。
同时,民间投资的动力也在逐步增强。盛来运介绍,今年1月至7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1.9%,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高出7个百分点。
“增速回落是正常的,不回落才有问题。”王小广认为,GDP增长8%左右,7%-9%都是正常的、很好的,有利于结构调整。
从7月数据看,着眼于中长期的结构调整效果依然不够理想。值得关注的是消费增速回落,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增幅则较6月回落0.4个百分点。
庄健说,如果考虑物价上涨,7月消费下降更明显,对此稍微有点担心,有必要引起重视。中国一直希望扩大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还需要下大力气改革,比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推出。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和保障性住房投资的支出。
王小广对正在进行的淘汰落后产能效果心存疑虑。“去年上那么多高耗能项目,能压下去吗?”他担心,如果经济增长10%,企业很赚钱,怎么可能愿意关掉呢?“淘汰落后产能的最好办法是经济适度增长,自然地用市场竞争淘汰。”
上述国有银行贷后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达了类似的担心,“最近的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有些两三年前就已经列出来了,但地方政府并不愿意关掉。另外,去年搞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钢铁、水泥等有需求,也会增加产能淘汰的难度。”
通胀压力犹存
在经济减速过程中,通胀压力依然不容忽视。
7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创年内新高,主要是翘尾因素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所致。在7月CPI同比涨幅中,有2.2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另外1.1个百分点则受到新涨价因素影响。食品价格上涨对新涨价因素的贡献在70%左右。
随着粮食需求旺季的到来,大雨和洪灾给农产品(18.35,0.26,1.44%)运输和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刺激农产品价格一路走高。农业部数据显示,7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同比增长反弹至104%。
国际市场上,包括大豆、小麦等品种在内的农产品期货价格,近期都有所攀升。国际粮食供应减少的负面因素逐渐累加,也将对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产生推动作用。
盛来运认为,尽管目前农产品价格变化有一定不确定性,特别是国际小麦减产对国内市场产生一定刺激,但是影响CPI下行的因素也很多。总体而言,抑制价格上行的力量可能要大于推动价格上升的影响,全年物价有望维持基本稳定。
按国家统计局测算,8月以后,CPI的翘尾影响开始减弱,6月、7月翘尾影响是2.2%,8月的翘尾因素将回落到1.7%,9月继续回落至1.3%。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宏观分析师张智威预计,CPI在未来数月可能仍然面临较大的上升压力,但是到年底会逐步回落到3%左右。主要原因是,中国粮食储备主要靠国内供应,国际粮价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国内经济下半年预计将逐步放缓,CPI非食品部分可能面临下行压力;欧美经济下半年面临挑战,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大幅上升可能性较小,输入性通胀的风险也有所降低。
当然,谨慎的担忧同样存在。洪涝灾害的蔓延、下半年资源价格改革以及工资增长,是可能推高全年通胀水平的几个不确定性因素。
汪涛认为,食品价格在未来两三个月仍可能会进一步上涨,推动CPI同比增长达到3.5%-4%的年内高点。“7月服务品价格增速有所加快,这也反映了前期信贷扩张所带来的内在通胀压力的传导。”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通胀压力还不至于触发货币政策调整。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黔认为,尽管CPI再度突破3%的红线,但鉴于增长势头放缓以及近月来输入型成本压力减小,央行在四季度前不会加息。如果四季度全球经济复苏迹象明显,通胀预期再度抬头,基准利率可能上调27个基点,以抑制通胀预期。
汪涛也认为,随着上游价格压力衰减以及银行信贷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年内无论是贷款增长目标还是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均不会作出调整。央行更多会采取行政手段、并稍微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
突击“抢出口”
与内部驱动力减弱不同,外需引擎超乎预期地强劲。
7月,中国月度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进出口值26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出口1455.2亿美元,增长 38.1%;进口1167.9亿美元,增长22.7%。7月实现贸易顺差287.38亿美元,为2009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处于历史高位。
经季节调整后,7月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39.4%和27.3%,出口环比增长1.2%,进口则下降5.6%。出口增速高于预期。
5月起,中国出口出现较大跃升。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预期的推动下,企业提前出口所致。
7月15日起,中国政府取消部分钢材、有色金属等商品的出口退税。和去年同月相比,此项政策提高了7月下半月相关商品出口的成本,但也促使企业在前半月“抢出口”。海关数据显示,7月“抢出口”的效应超过成本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
今年前七个月,中国钢材出口同比增长92.4%,高出上半年9.2个百分点,而上半年的累计增速较前五个月已经高出25.2个百分点。钢材“抢出口”现象明显。
然而,未来出口形势并不容乐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下滑。
汇丰中国公布的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两个月处于50%的“荣枯分界点”之下。
“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仍将放缓”,中金公司研究部认为,领先指标和外围经济显示出口形势前高后低,加之去年下半年出口逐渐复苏产生的高基数效应,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到10%左右,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较小,外需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仍是可控的。
贸易顺差扩大增强了人民币升值预期。
英国研究咨询机构Capital Economics资深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表示,只要中国还保持较大的顺差规模,汇率就会是一个焦点。尽管中国央行宣布重启汇改已近两个月,但是,对人民币汇率最好的描述还是“钉住美元”。
中金研究部预计,由于进口增速回落更快,三季度贸易顺差将持续高企,可能推高人民币升值预期。预计年底前升值3%,对美元达到6.62。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