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建筑是本届世博会最大的亮点,它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设计理念。”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技术办公室副主任唐士芳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体现建筑新特点
在参观世博会的观众中,许多人都是带着不出国门看遍世界的愿望来的。事实上,他们最先接触的就是世博园中各国独具特色的建筑,这些建筑体现了一个国家、城市的面貌。在本届世博会各国场馆建筑中,不少国家引入最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其中所采用的产业用纺织品为世博会场馆建筑增色不少。
唐士芳向记者重点介绍了德国馆和日本馆的先进设计方案和场馆应用产业用纺织品的情况。他说,德国馆的主体幕墙是一种特殊纺织品材料,表面涂一层荧光剂,起到反射阳光、降低展馆空调能耗的作用。这种新型纺织材料轻盈、透气,可循环使用,世博会后拆下来可以做成手提包。另外,这种新型材料又可起到美化场馆的作用。
他接着说,日本国家馆的建筑材料在它的场馆建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它的场馆外墙使用了涂有ETFE膜的材料,使整个场馆的自重大大降低,节约了大量钢材。膜材料有两层,中间充气,保持250帕的气压。在这层膜下有太阳能电池板,为场馆50台52吋电视机提供电力。
特别一提的是场馆的“循环呼吸柱”设计,被称为“会呼吸的生命体”,一方面起到替代钢铁支撑作用,减少钢材用量40%;一方面通风换气,抽排馆内污浊空气,抽拔地下湿润空气,降低场馆温度,同时,还可折射太阳光,节约照明电耗。它实现了光、水、风的自然调节。外部光线通过“循环呼吸柱”会把自然光向下层传导,使建筑物中央部分的室内空间实现了自然采光;降雨的时候,呼吸柱会收集雨水,将汇集的雨水向屋顶洒落,不但清洁了屋顶,还给建筑物整体降温。洒落的水还可通过此进行循环再利用;“循环呼吸柱”的烟囱可以有效地形成上升气流,把下面冷却的空气送入馆内,降低馆内温度,减少空调负荷。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