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远:世界纺织大国追求品牌代工模式转型不能急于求成
发表时间:2010-08-18    作者:陈宁远 发表评论

  对品牌的孜孜以求,以至于影响国人心理状态的例子,莫过于某种东西中华曾经第一,但如今却失落了,这容易上升到民族感情层面,要冷静对待,殊为不易。

  比如茶叶就产生了品牌的感情纠结——第一个做茶叶的中国,却没有一个全球知名的茶叶品牌。在那场茶叶伤心于无品牌的讨论之中,国内国外似乎高度一致认为中国就没有世界级的茶品牌。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中国人虽然自豪“在世界最大产茶国及消费国的头衔旁落100年后,最近中国从印度手中夺回了这一历史地位”,但中国人同时沮丧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中国的茶叶品牌都难以与国外竞争者相抗衡。在中国,联合利华的立顿品牌占有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它的本土竞争对手的三倍。”新华网也曾于去年3月报道,“中国7万家茶场为啥抵不上一个‘立顿’茶?”与国外报道不同的是,国内主流媒体想出了某种看似正确的解决方式。报道认为,中国茶叶企业之所以没有世界品牌,是因为它们“长期一直处于小、散、乱的状况,大部分都是中小茶场”,所以要按照“立顿”的方式,搞工业化的茶叶市场,并且上纲上线到了“农业发展的前途在集约化和现代企业化,因此,扶持、培养和壮大包括茶业在内的农业龙头企业非常重要”。

  姑且认为,商业化的饮品应该走这样的道路。但中国的茶文化如此丰富多彩,只生产某款市场占有率高的袋泡茶就有世界影响了吗?显然不能。

共 4 页: [1] [2] [3] [4]

稿件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