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型消费的昨天——中国消费力量振奋奢侈品世界
发表时间:2010-08-20 发表评论
在中国人日渐庞大的奢侈品消费背后,是奢侈品牌对于中国市场的飞速认知和策略转变。在现如今,许多品牌都以中国为第一供货方。于斌曾在香港看上了一部B&O的家用电话,当时的售价是1万元。出于种种考量,于斌决定回国再购买这部电话。等回到中国以后,他发现这部电话还没有上市,于是他希望店员将这个消息反馈给公司。没过多久,这部电话被调配到了国内,与此同时,于斌还收到了一份来自品牌的礼物——价值数千元的CD机。店员给出的理由是:“您的这条信息我们总部十分重视,这提供给我们一条信息,就是在中国可以销售这样的电话。”没有想到的是,此后这款电话在中国供不应求。现如今,中国人已经可以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买到最新款的时装,天价的珠宝钻石,限定版的设计,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对奢侈品牌来说已经不是秘密了。
管筝:中国人的进阶级奢侈消费
很多客人已经过了初级奢侈品消费的阶段,开始买一些独立设计师的品牌,不管是服装还是手表。二、三线城市新兴的富豪正在重复着炫耀型消费,而他们必然有一天会摆脱这个阶段。
中国奢侈消费升级,客户大多身价过亿
在北京的金宝街上,各种豪车的展厅一字排开,劳斯莱斯、兰博基尼、布加迪威龙、阿斯顿·马丁……每一款车都价值上百万元,此外还有新贵腕表品牌Richard Mille和Montres DeWitt……每块表的价值都在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而在金宝街的大部分品牌,都是由管筝所在的耀莱集团负责销售的,“我们坐镇金宝街!”管筝对此显然相当自豪。
稿件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