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难以复原政策药效还在——纺织原料行情:回归本位还是冒险续演?
发表时间:2011-01-12     发表评论

  貌似拧巴的关系,实则逻辑通顺。原料确有标价,一旦超出供求关系非理性上涨,就属商品飙价。

  原料,单纯作为生产资料进行交易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其商品特征溢出期货范畴,正逐渐渗入现货领域。
  
  本来有规律可循的价值链呈现难以梳理的乱象:2010年四季度纺织原料行情全线飘红,肯定有需求因素使然,但一天之内暴涨500元、1000元乃至3000元的疯狂,显然脱离了供求关系基本面。
  
  除了棉花、PTA期货两大商品持资而骄,棉花现货价格非理性冲高,以及由它带动起来的化纤全线产品身价倍增,让纺织上游原料集体铆足大牌“范儿”。

  2010年四季度,纺织原料盘面刷新了历史上“破纪录”最频繁的纪录:
  
  在种植面积减少、农产品价格上涨、外围资金介入炒作等作用下,2010年我国棉花价格不仅创造了国内10年间的最高纪录,也突破了国际棉价15年来的峰值。
  
  截至12月31日,ICE期棉3月合约收盘上涨1.97美分至144.81美分/磅,全年累计升幅高达91.50%,创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最高点。
  
  11月上旬,粘胶短纤市场进入白热化状态。11月第一周,富丽达、澳洋等企业的产品报价涨到28000元/吨,较前一周上涨4500元/吨,创历史单周最高涨幅。

  12月下旬,国际油价连续跳涨,改写了近27个月来的最高价位,聚酯原料PTA反弹之势强劲。
  
  需求增加诚然是原料涨价的基础。据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866.2亿美元,同比增长24.2%,较2009年全年增长11.7%。迫于最早发飙的棉花成本,许多服装企业减少成衣中的棉含量,相应增加涤纶、涤棉含量。从棉花价格起落最大的11月来看,当月棉纱产量同比增长6.2%,增速比9月、10月分别回落5.6和1个百分点;化纤及棉混纺纱产量当月增幅22%以上,所占比重提高3.2个百分点。
  
  而原料涨价的最大矛头普遍指向超发的货币。“按下葫芦浮起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这是过多的货币投放到经济领域后炒作资金四处冒泡的结果。数据显示,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的14个月里,银行信贷增长了近11万亿元,2010年前10月我国新增贷款接近7万亿元。大量信贷并没有进入经济实体,而是流入楼市、商品等领域,导致资产泡沫进一步加大。
  
  为了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一系列物价调控新政“组合拳”相继出台,力度从严且手段翻新,一场稳定物价的调控战役就此拉开序幕。“高烧不断”的纺织原料市场明显降温,棉花、涤纶短纤、涤纶长丝等产品价格同时冲高回落。最先冒头的最早被收服。
  
  原料扮演“商品”在经历了一番飙价神游之后,短期内很难彻底复原,但政策退烧针的药效终究还在。回归原料本位,还是冒险续演商品角色?关键就在价格。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NewsInfo_Hits(1,9,90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