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集群式投资将成为未来纺企走出去的主流形式
发表时间:2011-01-13     发表评论

    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不甘停留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而着眼于“走进去”,要像肯德基、奔驰、苹果一样,将技术、品牌乃至企业文化输入世界各地。

    2010年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商业资本一度海外抄底,而加工型企业由于出口市场疲软、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矛盾凸显,不少企业都尝试到东南亚投资建厂,通过原产地多元化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减少贸易摩擦。但是,“西行”和“南下”者总体而言依旧是边走边看的状态。展望2011年,纺企对欧美的资本输出将继续处于探索期,毕竟,中国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大规模输出资本的程度,这不会成为中国纺企“走出去”的主要方式,而越南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出现金融问题,需特别防范当地的金融问题殃及前往投资建厂的中国企业,海外建厂需要更多的谨慎和耐心。

    探索资本国际化、产品国际化、研发与管理国际化依旧是行走海外不变的三大主旋律,正在改变的是,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不甘停留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而着眼于“走进去”。中国纺织产业已不同往昔,承担着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历史重任,如何像肯德基、奔驰、苹果一样,将技术、品牌乃至企业文化输入世界各地,在产品性能、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与当地社会实现高度融合,做到产品、营销、人员、文化的逐步本地化已是必须郑重作答的课题。

    梦想可以照进现实,但实力却是横在中间的一道重要关口。目前,我国纺织企业能顺利走进海外的企业凤毛麟角,很多纺织企业有数量、缺效益,有规模、缺品牌、有技术、缺创新,加上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银行授信基本不看好纺织行业,所以整个行业的资金、技术和生产经营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国配置资源能力的提高。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行业龙头企业的做法是,直接面向国外市场,利用当地的人才,学习当地的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良好的技术研发氛围和人才优势,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学习国外大公司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更好地开发国际市场;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战略资源。

    集群式投资却最有望成为未来纺企向境外进军的主流形式。纺织集群是我国纺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集群大多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能力强,政府给予的扶持力度大,能在了解境外投资政策、风险评估、环境考察等企业力所不能及的方面给予协助。因此,以集群形式出击,建立境外纺织工业园区或集群化生产基地,实现优势互补,获得竞争优势,很有可能会成为行业2011年的大看点。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NewsInfo_Hits(1,9,90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