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晗:羽绒服“高开低走”行情为何难让消费者买账?
发表时间:2011-01-05    作者:万晗 发表评论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2010年的冬天,没有比“热”这个字更合适的了。期待第三波调控的“空军”却被越调越长的楼市灼伤,担心国家出台限购令的人们涌入车市“杀”得热火朝天,而号称“千年极寒”的冷冬迟到却害苦了一批企业——羽绒服厂家。

    众所周知,2006年的暖冬曾造成羽绒服行业大批厂家因库存积压而倒闭,2010年的情况是否会更严峻呢?2010年以来,鸭绒价格从8万元/吨涨到25万元/吨,涨幅高达210%,远远高于棉花价格的波动幅度,加之劳动力成本和天气的“双重夹击”,羽绒服企业的库存将面临“三座大山”的压力。面对这种困境,该何去何从呢?

    近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一档以“帮老百姓买到实惠的羽绒服”为主题的生活栏目,其中许多大型商场都在做羽绒服打折销售,像波司登、杰奥这样大品牌的旧款甚至可以300元左右拿下一件,而许多品牌的新款羽绒服定价较往年增长35%~45%左右,中长款的羽绒服基本都超过了1000元。从新旧货品的定价就可以看出库存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原材料上升的带来的价格波动。

    眼下羽绒服企业家们最挠头的事情不是如何消化过往库存,而是迫切将新品赶紧卖出去,电子商务、尾货市场、打折促销均成了救命稻草。据江苏常熟某时尚羽绒服老板介绍,自2010年初开辟了淘宝店铺后,销量已经翻了一番,这次庆幸自己未雨绸缪开辟了新渠道,可以缓解这次的市场变化。

    尾货市场早已是服企消化库存的常态化渠道。早在2个月前,广东中山一知名的尾货市场老板就开始为找羽绒服货源上心了。但随着羽绒服市场预期降低的情况出现,这家尾货市场的生意也变得好做起来,由望眼欲穿到不请自来。

    商场打折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但羽绒服产品渐渐呈现出的“高开低走”趋势却不能让消费者完全买账,除了“高定价低折扣”的数字游戏已不能适应当下“消费达人”的胃口之外,消费者对羽绒服款式和用料的需求早已发生了改变。

    某知名门户网站最新的羽绒服调查报告显示,在购买时尚羽绒服时,有73.24%的消费者喜欢流行元素强的羽绒服。因此,如果价格上没有优势可言,那就多在设计和用料上下下功夫吧。

    靠天吃饭不如靠自己。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