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纺院:全力助推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
发表时间:2011-10-18     发表评论

  【核心提要】

  两同步:同步专业布局,全面对接纺织服装产业链,提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类型;同步培养规格,合力育成纺织服装产业人,提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质量。

  两提高:提高研发水平,打造新技术支持中心,引领纺织服装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培训水平,打造新技能传授中心,增加纺织服装产业的科技含量。

  纺织服装业,一直是宁波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全市共有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近4500家,从业人员近50万人。近年来,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调整正在持续推进,对“三高”(高大品牌、高新技术、高附加价值)产品的追求,已经成为宁波纺织服装业的“新革命”、新征程。面对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三高”发展趋势,学院主动出击、科学规划及前瞻布局,积极践行“两同步、两提高”的办学模式,全力为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和社会服务。

  两同步:为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坚持两同步:即同步专业布局和同步培养规格。前者,旨在全面对接纺织服装产业链,提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类型;后者,旨在合力育成纺织服装产业人,提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质量。

  专业布局如何,可以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类型是否有市场符合性。为了使专业设置深度对接产业链,学院聘请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企业行业代表、高职教育专家组建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形成了“市场导向、校企共建、动态调整、专家监督”的专业设置及管理模式。在“第三方”机构的参与下,按照加强集聚、凸显特色、提升内涵、全面服务的办学原则,对原有专业体系进行了减、增、分、转等科学性微调。经过不断的减、增、分、转等优化调整,学院专业设置的产业联动性更加精准。以服装专业群为例,经调整,“一核三环”的专业特色十分显著,即围绕“时装品牌”这一核心,布设“品牌设计”、“品牌制造”、“品牌传播”三大支撑环节,更加紧密地对接了现代服装产业“注重品牌、追求时尚”的发展脉搏。又如,学院主动开设国内第一个家纺专业,开拓性地弥补了我国家纺专门人才培养的“真空”,解决了家纺企业的燃眉之急。

  同时,学院就人才培养规格如何与企业需要深度吻合也进行了大胆探索,其中,以“共享”模式培养企业人、以“订单”模式培养岗位人、以“赛台”模式培养实战人、以“项目”模式培养真才人、以“拓展” 模式培养素质人等,均是完美之作。“共享” 模式实现了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学生作业与实际产品的“五融合”,目前除在宁波维科集团精华家纺有限公司、宁波雅戈尔日中纺有限公司深化实施外,拟向其它企业普遍推广,为高职教育打造“企业人”树立了成功典范;“项目”模式直接开发新产品2000余款,目前已投入生产250余款,该模式在全国高职院校及社会各界引起了极大关注;“赛台”模式培养了“实战”功夫,特别是表演专业类学生,通过积极走市场T型舞台,远赴日本、香港、奔沈阳等地,将宁波的城市旅游资源、宁波的知名服装品牌推介到大江南北,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舞台表演技能;“订单”模式进一步固化了产学互动的全方位深度合作,学院在成功举办杉杉班”、“太平鸟班”、“仙甸班”、“申洲班”等基础上,于 2010年6月-9月,先后与宁波戈凌蓝服饰公司、浙江洁丽雅集团公司、雅戈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办学“订单班” 又相继开班;“拓展” 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的高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机制,学院已被劳动部授予设立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考评点, “红帮精神培养工程”被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浙江省教育厅评定为“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学院“盛莲坊”创业团队摘取了宁波高职院校唯一席位的2010宁波青年创业大赛优秀创意奖。

  两提高:为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社会服务

  在社会服务上,学院坚持两提高:即提高研发水平和提高培训水平。前者,旨在打造新技术支持中心,引领纺织服装产业的健康发展;后者,旨在打造新技能传授中心,增加纺织服装产业的科技含量。

  科研优势,越来越成为高职院校展现核心竞争力的一道亮丽闪光点。对于这方面,学院领导班子早已先知先觉,在研究平台的构建与提高、研究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研究重点的确立与突破等关键领域均作了前瞻性布局。当下,学院已经基本形成全面对接纺织服装产业链、体系健全、社会服务功能较强的科研运行机制,科研服务水平摇摇领先于宁波的同类其它高职院校。首先,以“产学研”联盟为平台,深度融入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进程。2010年4月15日,由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经宁波市科技局批准,宁波市纺织服装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目前,已有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大中型企业及宁波大学、宁波市纺织服装行业管理办公室共计31家单位加盟。该联盟的成立,给学院积聚优势资源、提升研发水平及深度融入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进程提供了极佳渠道。成立1年来,已起草发布了国内第一个家用纺织品行业标准,完成了“CG168阳离子抗静电剂”等产品的8项企业标准,编写出版了《2009/2010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其次,以核心研发团队为依托,积极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尖端技术创新。学院把科研工作视为整体办学水平提升的新增长点和重要突破口来抓,采取“二级学院研究所——学院科技研发中心+宁波市重点实验室(先进纺织技术与服装CAD实验室)+宁波市纺织服装设计中心+宁波市纺织服装研究院——核心研发团队”的梯层推进模式,优化整合精干力量,积极攻克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最前端的技术开发及应用难题。仅2009-2010年期间,并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省部委级)立项2项、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与各类企业签约横向合作项目60余项。再次,以特色资源库为抓手,快速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学院承担的“宁波市纺织服装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作为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四个特色库之一,2010年8月10日已全面完成一期《项目任务书》的各项要求,并顺利通过了宁波市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的评估验收。该项目已经建成能适应企业行业需求的宁波纺织服装特色文献资源中心平台,容纳数据总量达到9.995万条,推送了26394篇参考咨询文献,成功服务了近60家企业,点击率已经达到41万多,日均点击率1500以上, 大大提升了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除科研服务外,学院的职业技能鉴定与企业员工培训也取得了辉煌成绩。首先,以“权威鉴定” 为动力,打造纺织服装业的新技能推广阵地。学院相继成为浙江省服装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位、浙江省及宁波市服装技师培训鉴定单位、浙江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宁波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权威机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及全国纺织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2009-2010年期间,学院职业技术鉴定能力继续扩大,技术鉴定工种达48个,该时段就受理了30557人次的鉴定工作,特别是企业高技能人才鉴定的人数得到了大幅增长,学院“权威鉴定” 对新技能推广的“助动”功能逐步彰显出来,吸纳了大量企业员工不断掌握新技能,对提高纺织服装企业及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次,以“高质培训”为支撑,打造纺织服装业的新技能传授平台。2010年,学院在原“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培训学院”,组织功能与资源条件得到了进一步优化;2009年,学院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了“甬港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藉此,学院通过实施内在的“提升培养规格”和外在的“强化国际视野”两手抓战略,以一流师资、一流设备和一流条件倾力打造高质量的纺织服装新技能传授平台。2009-2010年期间,学院为企业提供各级各类技能培训达17626人次,对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企业及产品的附加值作出了卓越贡献。

稿件来源:中国第一纺织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