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落脚点满足社会需求——创新:服装品牌战略重要杠杆
发表时间:2011-11-17    作者:艾丰 发表评论

 

  品牌有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之分。北京有三大知名的区域品牌,朝阳的CBD,海淀的中关村,再就是东城的王府井。王府井是北京以至全国资格最老、知名度最高的区域品牌。这是东城的资本和骄傲。我今天的讲话可能更多地涉及到区域品牌的问题。

  品牌文化有三个要点:诚信、创新、责任。诚信是生命线,是底线。创新是能力线,是上线。责任是感情线,是红线。一个品牌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坚决守住底线,努力突破上线,不断加强红线。

  在市场竞争中,创新能力就是竞争力。一个企业、一个品牌,能不能发展,关键就在于创新能力的建设。

  今天,我就创新问题谈几点看法。

  第一点,创新中要突出创意。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出原来没有的新东西。

  一般包括:思维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等等。不能把创新只局限于技术创新。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思维创新是前提,体制创新是保证,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不仅本身创造经济效益,而且是把技术创新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途径。

  创新是一个极其丰富又极具弹性的领域。各类主体要根据自己的可能进行多样式多层次的创新。我们当然希望有划时代性的创新,但这样的创新不可能很多,大量的是各种层次上的局部的创新,浅层意义上的创新。还有一种创新实际是“变新”,男人的裤子是两条腿,这个不能变,变了就成裙子了。但裤腿可以变,裤腿由肥变瘦,叫瘦腿裤子,变成上边肥下边瘦,叫灯笼裤,变成下边肥上边瘦,叫喇叭裤,如此等等,变来变去。看上去是创新,实际是变新。变新也是需要的。

  我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要重视利用文化资源的创新。品牌的附加值主要是靠利用文化资源形成的。搞实业的,搞服务产业的,搞文化产业的,都要注意利用文化资源。而这种利用,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是创意。文化领域、文化产业的创新集中体现在创意,故有“创意产业”之说。王府井的改造升级、后海的旅游、锣鼓巷的打造就是创意的体现。

  放在世界上看,中国的一大优势就是文化资源丰富。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充分利用软资源应该是一个着力点。而充分利用软资源一个关键所在,就是创意。北京、东城区,需要在这方面起到带头作用。把创意作为创新当中的重要方式和内容,取得更多的成果。

  第二点,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社会需求。

  从直观上看,创新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但它的实质则是在新的领域和新的层次上对社会需求的满足。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最终也是难以成功的。

  社会需求有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之分,有局部需求和全局需求之分,有眼前需求和长远需求之分。要创新,首先就要研究需求,发现需求,想出满足需求的办法。离开需求单独提倡创新,会引导人们走入误区。

  上世纪90年代初,亚都发明了加湿器,满足了人们解决空气干燥的需求。加湿器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美国苹果,从烂苹果,到香苹果,就是因为乔布斯发现了人们想把手机和互联网更紧密地连接起来的需求,并满足了这个需求。

  北京商业区的发展其实有一个潜在的需求,那就是购物者停车的需求。平安大街两旁的店面难以活起来,不能停车是一大制约。王府井的商业其实也受到停车的很大的制约。所以它几乎成了外地购物者的商业场所,本市有车者因停车不便,大大减少了到那里购物的次数。北京对停车采取的限制措施多,而开辟场所措施少,往往是场所越少越限制,我认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三点,解决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问题。

  任何创新都是基于历史的发展而出现的。简单地否定历史,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创新,那是历史虚无主义。对北京来说,尤其如此。北京是中国历史名城,是文化古都,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很多。这些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极其宝贵的,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不是创新的包袱,而是创新的财富。

  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主要是三种方式。一种,把原有的文化遗产原样保留下来,但赋与它新的功能和新的意义以及新的运作方式。例如故宫。一种,适当加以改造和重建,成为一个新样式的文化遗产。例如北京的东城根遗址公园、东便门的明城墙遗址公园。一种,利用各种传统文化要素,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要素,创新出一个新的主体。例如锣鼓巷。

  从品牌的角度看,中华老字号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品牌资源。但中华老字号的状况并不令我们兴奋。解放初期,全国共有老字号12000多个,改革开放前,减少到2000多个,目前这些老字号,经营得好的不到20%,有20%濒临倒闭,其余经营一般。北京的几个目前仍然经营得好的老字号,同仁堂、全聚德是为代表。现在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帮助老字号实现振兴。老字号的振兴之路实质就是继续创新之路,是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之路。老字号历史上积累不少知识产权,简单地丢弃了,太可惜了。

  我认为,在继承和创新结合方面,北京市,特别是东城区,已经有了许多实践经验,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现在需要加以全面地认真的总结,这对未来的发展将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四点,整合和融合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自主创新不是“自己”创新,而是“自主”创新,自己成为创新的主导,而不是唯一的主体。自主创新有三种方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都是一个整合和融合的过程,原始创新其实也是需要整合和融合的。

  这种整合首先是主体的整合,并通过主体的整合达到资源整合。要根据需要,实行跨企业、跨界别、跨地域、跨领域的整合。例如“官、产、学”三类主体的整合,本地和外地企业、中外企业的整合,企业的学术机构的整合,企业和文化机构、中介组织的整合等等。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很流行,但它只是局部真理,并非全面真理。许多民族的,并非世界的,在经济领域尤其如此。苗族服装是民族的,但它是世界的吗?不见得。北京要成为世界城市,不能放弃“民族的”,又要做成“世界的”,怎么办?就要实行融合,中外文化要素的融合。如果说,整合是“一加一大于三”的话,那么融合就是“一加一等于一”。这个“一”,不是原来的我,也不是原来的你,但有你的元素,也有我的元素。这是个新一,这就是创新。文化就是这样创新的。在日本,喝中国的黄酒,却按照喝威士忌的办法加冰块,中西融合,成了日本的酒文化。在故宫午门举行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会,是一个融合。新东安的改造,是一个融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融合。

  凡是成功的文化,都有民族、地域、时代的形式或印记,又都有具有普世价值的内涵。奥运会开幕式的书卷图形和击缶的形式,都是民族的,但突出的“和”字,就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内涵。和平、和气、和美、和谐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内涵。文化融合的着力点,实施创新的着力点,就是把各种文化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第五点,提倡创新思维。

  要顺利地推进创新,首先要提倡创新思维,研究创新理论。我对创新学没有什么研究,我今天从传统文化中找出一些创新思维的脉络。我想我们应该重视老子的两句话。一句话是“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万物”。我称为“二三论”。一句话是“天下万物有生于无,无生于有,”“有无相生”。我称为“有无论”。

  “二生三”是个创新的重要思路。毛泽东把中农一分为三,有上中农,中农,下中农,解决了农村依靠力量的问题,提出了三大法宝,解决了革命中的敌友我的问题,上世纪60年代提出三个世界理论,解决了国际战略问题。邓小平说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从两种制度中找出第三者,确定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模式。这些都是二三论思维导致的创新。从所有制看,有纯公的企业,有纯私的企业,但出现了股份制这种既公又私的企业。这是三。农民让马和驴交配,生出了骡子,二生了三。这都是二外三论导致的创新。原来的老北京,崭新的新北京,我们只能选取新老有机结合的新北京,这其实也是二生三。许多创新就是这样出来的。

  “有无论”也是个创新的重要思路。“有生于无”,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创新,创新就是有生于无。但更重要的是认识“有无相生”和“有无共生”的关系。王府井之所以能够成为王府井,是有无论的结果。是有形的街道商店,有形的位置等等,形成的结果;也是无形的市场关系、无形的商业网络、无形的文化、无形的商誉形成的结果。我们在创新中,必须兼顾有形和无形,促进有无相生。只看到有形的东西,看不到无形的东西,或者只看到无形的东西,不能落实到有形的东西,都会发生偏差,甚至会失败。北京是一些城市改造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无形的东西研究和认识得不够。

  借此机会只提出这两点,无非是引起对创新思维的重视。

  第六点,要形成“三自”链条。

  所谓“三自”链条,就是自主创新一定要导致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产权一定要导致自主品牌。“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完整的链条。有了自主创新,但忘记了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忘记了进行法律保护,这种创新的效益就会流失。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但没有自主品牌,这种知识产权就会成为为他人做嫁衣裳。

  品牌和创新是互动关系。品牌的打造和发展靠创新作为杠杆。创新也要靠品牌作为保证和支撑点。自主品牌对创新至少有三个作用。一、品牌为创新提供动力和支持,也为创新确定了方向和重点。二、品牌是创新转化为效益的平台,通过品牌创新才能获得效益。三、品牌还是利用他人创新成果的反应堆。有了自主品牌,不仅可以利用自己的创新成果,还可以利用他人的创新成果。

  现在有一个糊涂的认识,叫做“品牌无国界”。这句话搞乱了许多人的头脑。奥运会的成功是“体育无国界,奖牌有归属”。品牌竞争应该是“市场无国界,品牌有归属”。自主品牌是一个国家在市场上的话语权、主导权、定价权。万万不可轻视。

  最后,我讲一个希望。

  怎样看王府井这个品牌?在我看来,王府井这个品牌有双重的意义。一重意义,这个品牌为北京,为东城区,创造很好的名声和经济效益。还有一重意义,甚至是更重要的意义,它应该成为我国自主品牌的摇篮。我国自主品牌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很好的销售渠道和展示平台。打造知名品牌,需要高端渠道和平台。而北京的高端渠道和平台,包括王府井的大商场,不仅为洋品牌所主导,有的产品,例如服装,甚至可以说被洋品牌所垄断。我接触过这个问题,感到解决起来阻力很大,难度很大。有关的各类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协会等)、媒体,能不能在政府的领导下,联合起来,来一个集成创新,用创新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抱着“品牌让中国更受尊敬”的理想,运用创新思维,一定有比较好的办法。王府井不仅成为世界名牌荟萃的地方,首先成为培育中国名牌的地方,中国名牌荟萃的地方,王府井必然更加受到国人的尊敬,也会更加得到世界的青睐。

  东城区很重视品牌战略,而且很有成绩,我这里只是班门弄斧而已。

  谢谢大家!

稿件来源:北京东城区新闻中心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