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减弱复苏难见 纺织业受困“双杀”
“棉价‘过山车’不仅苦了棉农,也苦了我们这些处于纺织产业链中端的中小型企业。”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亨利棉业老板于风君哀叹,“从9月初到春节前是棉花加工企业最忙的时期,但据我了解,夏津县可能有95%的企业已经和我一样停产了。有些企业干脆宣布倒闭,开始卖机械了。”
“可以说,今年是历史上最困难的一年,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困难。”孚日集团董事长孙日贵感慨道,造成行业性困局的主要有两大突出因素:一是棉价大涨大跌,加剧了企业经营风险;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复苏难见曙光,消费需求减弱导致订单量减少。“过去欧美客户买衬衣,一买一打,现在改成论件买了,这差别有多大?”
在山东多地调查发现,“不赚钱”的状况在纺织产业链条各环节中普遍存在。从棉农、棉花收购商到棉花加工企业、棉纺织企业,再到棉成品企业,概莫能外。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企业人士和业内专家认为,原材料在纺织企业中的成本占比最高,棉价“过山车”急剧放大了企业的成本控制风险,戳中了纺织业数十年来无法改变的“旧痛”。而在入世出口大幅增长之后,近年来随着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诸多政策红利的弱化或消失,中国纺织业不仅要应对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大肆“抢单”,还面临欧美市场需求疲软而造成的订单缩水。这成为纺织业的“新伤”。
他们认为,旧痛新伤齐发,明年纺织业可能再陷出口困境。治旧痛,需相关部门统筹原材料生产布局,企业提高市场应变能力;疗新伤,需全行业加速升级,走出扎堆低端的泥潭。
稿件来源:中国证券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