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变:改变出口
发表时间:2011-12-05     发表评论

  入世十年,出口额从100亿美元上升至336.6亿美元,这是中国鞋业交出的一份答卷。
 
  2000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打破欧盟等市场对我国鞋类产品实施的进口限制。1996年欧盟以我国鞋类对其出口猛增为由,对进口我国鞋类实施配额限制,并同时征收94.1%的临时反倾销锐。1999年斯洛伐克政府规定中国鞋类进口数量每年不得超过200万双。我国入世后,依据最惠国待遇原则,原对我鞋类设限的国家和地区都取消了数量限制。
 
  按照业界有关专家人士的分析,今后中国制鞋业的发展必然要从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要从数量型向品质型和效益型转变,产业升级换代是必走之路。因而,从数量上看,中国鞋业的生产量和出口量或许今后将有所下降,但品质将得到提升,产品价格和出口总值将会不断增长。
 
  然而,质量的提升并不是终点,它仅仅意味着“M a d ei n C h i n a”,创造出真正世界知名的中国品牌才是更重要的。
 
  对于品牌的重要性,许多企业深信不疑,“只要做出口你就知道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那结果肯定是大起大落,今天有一个大订单日子就好过,明天同类产品价格比你低一些,销量马上就掉下去了。”入世带给鞋企一个很好的竞争和经济环境,否则自己孤军奋战做品牌会很累。在世贸组织框架下,随着经济环境的相互开放,企业会有更大的空间。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制鞋行业经济呈现生产、销售和外贸稳步增长的趋势。
 
  我国鞋类出口数量由2000年的39.7亿双增加到2006年的78.5亿双, 2011年前10月中国鞋类出口346亿美元,但出口价格始终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在整个产业链中,优质原料、核心技术、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主要依靠外国。”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汉江说。
 
  近年来,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100多亿双,占世界制鞋总量的70%,是全球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中国又是世界第二大鞋类消费市场,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2%,仅次于美国。
 
  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欧美国家的鞋贸公司、鞋料贸易商和制鞋设备厂商纷纷在中国建立了工厂和代表处,给中国的鞋类市场带来了繁荣。
 
  十年来,中国鞋类进出口贸易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鞋类出口数量2008年比1999年增长了1.38倍;鞋类出口金额2008年比1999年增长了2.34倍;中国鞋类进口数量2008年比1999年增长了16倍;中国鞋类进口金额2008年比1999年增长了35.5倍。另据联合国统计网站数据显示,2007年世界鞋类进出口总额为1348亿美元,中国鞋类进出口总额为241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居第1位,占18%。在中国鞋业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进程中,进口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在成为世界鞋业贸易主要供给国的同时,也开放了国内市场。目前,中国鞋业已成为世界鞋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阔的世界鞋业市场的拉动下,加速了中国鞋业登上世界鞋业生产大国的平台。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制鞋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进程中,了解和学习了国际贸易规则,吸纳了先进的管理、技术成果,初步建立了国际合作的贸易网络,为进一步加强合作积累了经验。
 
  此外,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中国鞋业也完善了自身,形成了更加完备的产业链及市场运营建设,各具特色的制鞋产业集群(如浙江温州及温岭、福建晋江、四川成都、重庆璧山、广东惠东及鹤山),已成为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品牌建设脱颖而出,中国真皮领先鞋王、中国真皮鞋王,已成为行业及市场认同的品牌产品,佩挂真皮标志的皮鞋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过去的十年使中国鞋业更加成熟,积累和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稿件来源:第一纺织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