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纺织业“浴火重生” 1/3企业逐步形成“总部经济”
发表时间:2011-02-21    作者:姚小 发表评论

  与城市转型同步,无锡纺织业正经历“浴火重生”。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近日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无锡纺织产品全面挺进中高端市场,面料和服装的出口单价均为全省最高,高出平均水平20%以上;近三分之一的纺织企业已逐步形成“总部经济”。

  产品以出口为主的无锡纺织服装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加快了转型步伐,经过重新洗牌生存下来的近千家企业瞄准中高端市场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去年,无锡企业生产的单件衬衫的出口价格达6.7美元,毛衫15.5美元,纺织品面料每米单价为1.8美元,在全省同行中名列第一。红豆、阳光、震球三家企业生产的西服还跻身全省“免验”产品行列,出口总量超1亿美元,种类和数量同样居省内第一。目前,无锡纺织品已有近九成销往欧、美、日等中高端市场,产品“落户点”也开始从超市向大中型百货商场转移。

  早转型早获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纺织业发展如日中天之时,无锡一棉就投巨资购置新设备,引入精细化管理,三年前完成整体搬迁后,再度引进5500多台先进设备,生产能力由11万纱锭扩大到50万纱锭,并在生产中用上了物联网技术,其精纱出口价要超过全国同类产品均价四成以上。“东工纺织”去年调整策略,产品全部面向中高端市场,一件衬衫售价是普通衬衫的5倍以上,短短两年企业就收回了搬迁费用。转型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也让企业绕开了“技术壁垒”。去年以来,无锡市出口的纺织产品没有发生一起退运、召回事件,也没有产品涉及“反倾销”。

  纺织服装企业的转型,催生了经营模式的转变。昔日在中低端市场徘徊的刘潭服装厂,去年以来大规模开拓中高端欧美市场。在人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等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企业逐步将生产制造向苏北、安徽等地转移,目前已有一半产品在外地生产。金贸对外贸易公司去年将80%的生产量转到苏北,无锡本部则专注于研发、贸易和检验三大中心的拓展。一棉、庆丰、太平洋纺织等老牌纺织企业也纷纷向“总部经济”转型,研发销售中心进入集聚园区,劳动密集型加工厂出市转到外地。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无锡纺织业转型向纵深推进,今年将会有一半企业采用发展新模式,这将带动业内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推动整个行业进一步良性发展。

稿件来源:无锡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