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慕寒:研究危机的最根本出发点改变纺企经济增长模式
发表时间:2011-02-21    作者:陆慕寒 发表评论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连续10年的快速增长和持续3年的销售热潮,让汽车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充满大干快上的豪气。
  
  随着去年12月23日北京市治堵限购政策的发布,广州、深圳、成都等地的治堵政策也在酝酿之中。可以预见,中国车市增长速度放缓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调整、转型、谨慎和紧缩将成为兔年中国车市的主基调。
  
  汽车和纺织都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的支柱行业。不同的是,纺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且比较稳定,而汽车工业主要针对国内市场,且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但随着汽车与交通、能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正处于高速扩张期的中国汽车行业突然遇到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挑战。汽车企业对眼前这场危机的处理,对纺织行业也应有所启发。
  
  无论是汽车企业还是纺织企业,面对市场危机的最根本出发点,是改变企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关于这一点,国内车企老板表示,市场发展放缓未必不是好事。这会让汽车企业重新考虑从产品开发到售后服务整条产业链的问题,并设法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日益细分的市场和日益紧缩的政策,车企在今年都提出了多品牌战略。多品牌确实是快速抢占市场的有效方式,也便于自主品牌的市场拓展,但同时也对企业的研发、品牌、营销、管理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国家的补贴政策有了,充电站开始建了,但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业绩却不见起色,原因是产品“不给力”。虽然汽车企业近两年在这方面的宣传搞得热火朝天,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真正能打动他们的产品少之又少。
  
  另外,对于国内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来说,想成为百年企业,就必须掌握“国内外大餐通吃”的本领和手艺。而洋品牌要想在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就得让中国消费者既有吃法式大餐的优雅,又有吃中餐的舒坦。现在看来,中国车市上国际名牌已经开始习惯用筷子吃饺子了,而中国本土品牌的老板们,也开始用刀叉抢食海外市场的牛排。这一点,车企与纺企有异曲同工之妙,国内高档品牌的市场还是掌握在国际名牌手中,而海外中低档市场则为中国制造所占领。
  
  最近,一汽集团正在筹备成立一个经销商投资人委员会,把企业所有的产品链与经销商进行深度合作。汽车企业虽然以生产汽车为主,但目前业内的领军企业已经考虑并提出了“汽车社会”的概念。他们认为,生产企业应该有与“汽车社会”相适应的销售系统、维修系统、服务系统、文化娱乐系统。虽然不能事事亲力亲为,但一定要积极参与和深度介入。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