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荣:标准化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新型纤维及检测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1-03-02    作者:刘凤荣 发表评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纺织新材料,新纤维创新不断,蓬勃发展。然而对纺织行业常见的纤维,如木代尔、超细木代尔、高强粘胶,纽代尔、麻赛尔等纤维制品进行纤维成分检测的时候,就碰到了困惑。很多新纤维虽然市场上很常见,由于没有鉴别方法而不能认定,只能统一归为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企业也只能在产品标识上标示“再生纤维素纤维”。由此,新型纤维的个性功能不能得到名正言顺的显现,产品市场推广受到了限制。

  上述问题已累积多年,一直悬而未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首先是新型纤维生产企业的创新力度不够。一般情况下,在研发新纤维的同时,企业应自主研发纤维鉴别试验方法,与纤维推广配套使用,为下游使用企业提供检测依据,以证明纤维的特性,同时区别于其他纤维。当新型纤维被众多客户所使用时,国家有关标准化部门会随之立项制定其鉴别方法标准,标准制定部门也可将纤维生产企业的鉴别方法作为参考依据,共同合作制定鉴别方法标准,使其尽快出台。

  其次是标准化管理部门理应了解和掌握行业新纤维的发展及其趋向。当业内同时出现类似但个性迥异的新纤维时,其识别标准的研究制订理应同步进行。这样,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使新纤维体现其新特点,引导企业求新、创新。

  再次是纺织行业还没有形成创新机制来推动新型纤维的鉴别标准的研发制订。纤维行业、纺纱行业、针织行业及印染行业相互缺少沟通交流,没有形成互动联动的产业链接,以至于新纤维只有产出没有鉴别的怪现象出现。

  最后我国还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配套协调、互动。新型纤维的研制部门不停地研究开发新型纤维,而不去研究纤维的属性和与其他纤维的异同点,只是空口宣传纤维的特性,而不去寻找证实纤维特性的检测依据。其后果是,使更多企业在作产品标识时才明白:尽管投入巨大的资金,但不能名正言顺地宣传纤维的特性,企业感到不理解和无奈。

  由此,笔者强烈呼吁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将新型纤维及检测方法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进步。鉴别标准的研制是推行新型纤维应用的一扇大门,这扇大门不仅是面向国内的,而且是面向世界的。

  我国纺织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重点研究高性能、差别化纺织材料及其鉴别方法、功能性纺织材料及制品的检测与评价等”。这说明新型纺织纤维及鉴别方法的研究已成为纺织行业重点问题。我们期盼着更多新型纤维鉴别标准的出台。
  
  新型纤维素纤维是一个大的概念,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新型纤维素纤维的科学发展有着无限美好的前景和空间。大自然向它展示和提供了无限美妙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型纤维素纤维的品类,我们应该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审视它,把它作为一个科技创新的大课题加以关注。

  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在它把科技产品推向市场获取市场价值的同时,必须把相应的产品标准包括技术性、识别性的标准同步推出,只有这样,企业的创新能力才是完整的成熟的。

  我们应主动向相关行业呼唤,要有集合创新,联合创新的激情,唤起或带动相关行业一起跟进,携手创新,连接各行业的创新点,闪亮点,联动成一片,从而闪耀出科学创新的智慧光芒。

稿件来源:中国服饰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