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届华交会]跳到“外线”作战降成本 转动两个“轮子”拓市场
发表时间:2011-03-02    作者:陈惟 发表评论

  “棉花原料从以前的13000元一吨,涨到现在的近3万元,劳动力成本也大幅度提高,还面临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昨天上午,在21届华交会上海丝绸集团的展台上,一位外销员直言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但她指着琳琅满目的出样成衣说,“我们一年推出的新款式、新面料、新工艺的服装就有2000多种,适应各国客商的需求,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确实,今年,原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三潮合流”,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记者昨天在华交会现场听到许多企业反映,这些压力的强度是近年来少见的,一些中小企业的困难更是严峻。可喜的是,众多出口企业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华交会成为检验他们调结构、转方式的“新跳板”。

  跳到“外线”作战,降低成本

  “现在,在我们张家港,3000元工资,包吃包住,找成衣缝纫工还很难。”江苏国泰集团的外销员王姝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用工荒”成为劳动密集型的外贸企业面对的普遍难题,成本上升,出口价格却无法同步上涨,外贸企业开始转战“外线”。国泰集团下面有10个服装加工基地,只有3个留在本地,其余都在如皋、淮阴、淮安、安徽等相对偏远地区,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劳动力成本。

  兰生集团的蜂花、LUDE鞋油去年出口超过1500万美元,占全国出口鞋油的半数,现在也转移到边远地区生产。

  转动两个“轮子”拓展市场

  过去,华交会上看到许多企业都“单打一”只做外销,而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动内外销“两个车轮”。上海丝绸集团这次在华交会上展示的“LILY”牌服装就是内外销并举的,公司相关人员说,现在“LILY”服装不仅每年推出2000多款服装,远销欧美、日本,而且在国内市场也大显身手,并已在各大城市建立了300家门店,进入各个市场网络。

  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既解决了外贸企业淡旺季空档的问题,也使企业更多了解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利用两种资源,发展企业。国泰集团最近也注册了“亲泰儿”商标,在大润发、美特斯邦威等卖场销售自己制造的婴幼儿服装、玩具并获得成功。

  提高品牌的“含金量”

  三五牌不锈钢锅、丰收搪瓷锅、前进运动鞋、蜂花鞋油……今年兰生集团以“集团军”的形式出现在华交会上,负责人李建华告诉记者,集团麾下有不少老牌子,但过去散在各个展区,难以形成集团的整体形象,所以,这次集团把20个轻工、文化、五矿等产品门类的品牌集中起来,打“团体赛”。

  据悉,上海市商务委最近已经在大虹桥建立了纺织品创新出口基地,在浦江镇设立轻工出口创新基地,在产业链上形成互补,以帮助更多企业“抱团”成群,共谋发展大计。

稿件来源:文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