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快报]人大代表刘庆年:吃尽了新一代农民工的“苦头”
发表时间:2011-03-06    作者:陈岩鹏 发表评论

   3月3日,北京河南大厦,被称作农民工“司令”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全收接到了一家企业的抱怨电话:“你的人不愿在这做了。”

   张全收顾不上接受采访,在电话里花了十多分钟劝说那家企业:“现在新一代农民工在家里想上网就上网,想骑摩托车就骑摩托车,整天吃了玩、玩了吃的,没干过活,让他们出苦力比谈恋爱失恋了都难过。”

   新一代农民工的“脾气”也让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箭鹿集团党委书记、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年吃尽了“苦头”。

   一脸苦笑的刘庆年诉苦:招工难,留住也难,现在人少了,完不成订单任务,质量也保证不了。

  农民工变了!

   不是我不明白,而是农民工变得太快。用这句话形容刘庆年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一谈起新一代农民工,他便皱起了眉头,似乎他与这群年轻人的鸿沟难以逾越。

   “现在和以前相比,就业机会和岗位都多了,农民工自身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独生子女多了,其中一部分不能承担大任。”刘庆年说。据他讲,轻纺行业,所谓“轻”而不轻,需要8小时不停地工作,“跑巡回、加夜班”,是比较辛苦的。

   “他们愿意到第三产业工作,那里不需要技术,不要值夜班,这样会影响到职工队伍的稳定,不利于企业安排生产经营。”刘庆年说。

   “现在80后、90后逐渐成为农民工和打工者的主力军,他们的问题是,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很多新一代的农民工可以扔掉活就立刻走人。”“很了解农民工”的张全收说。

   张全收,全国人大代表,被河南团列为21名农民代表之一,他出身农民,也当过农民工,如今也做了老板。

   2004年初,珠三角地区出现用工荒,张全收成立了一家劳务派遣公司,也就是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他任董事长,但人们更愿意叫他农民工“司令”。

  用工荒不荒?

   刘庆年说,从2010年开始,尤其是2011年春节以后,各个行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尤其是他从事的服装纺织行业。

   至于用工缺口,刘庆年说,他的服装分厂的缺口大,现在的缺口达到了20%,尤其缺熟练的缝纫工。

   在过去的两年里,刘庆年管理的公司通过加工资、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想改变“招工难”的问题,“甚至为职工安排了宿舍楼,车接车送,”但他坦言,“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然而,与刘庆年用工荒形成反差的是,张全收的企业里目前还囤着2000多人等着就业,张全收说他们的企业从来不缺人,现在劳务派遣出去的人数多达18000人。

   当记者问现在“用工荒不荒”时,张全收的回答听起来似乎很“辩证”:也荒,也不荒。

   “用工荒是工资标准的问题。”他解释说,“不荒的理由是中国不缺人,你给够了他们的工资,门都会被挤烂,一千不行给两千,两千不行给三千,看看能不能招上来,我说肯定有人找上门来。”

   而对于刘庆年来说,他下一步有两点打算:一是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其次是继续提高工资待遇,搞好福利,用感情和待遇留住人。

稿件来源:华夏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