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成本吃不消” 15家品牌服装售价“涨起来”
发表时间:2011-03-09    作者:席大伟 发表评论

  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上市服装企业自称“成本吃不消”,利润却未见减少

  去年底以来,期货市场棉花价格一直高位运行,与之关联的服装价格也高烧不退。近日,成都商报记者接到多位读者的电话,咨询服装价格趋势。当下正处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期,记者调查了15家上市服装企业的财报和订货会数据,并研读了数家机构的研报后发现,“提价”已成为这些企业的共同语言。

  对于提价原因,东兴证券服装行业分析师程远昨日表示:“自去年以来的原料、用工成本增长助推了涨价潮。”不过,他同时指出,上市公司的利润依然大幅增长,“成本压力基本都转移到了消费者头上”。

  图表一四川省近5年经济运行数据项目名称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CPI走势1.5% 5.9% 5.1% -0.8% 3.2%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11.0% 18.7% 13.8% 9.62% 11.7%服装价格0.4% 0.6% -2.7% -1.7% 0.8%走势商品零售价格走势1.0% 5.3% 5.3% 0.1% 3.0%

  前五年低位徘徊

  今年春装价格上市就高企

  3月5日,成都商报记者在成都春熙路美特斯邦威、潮流前线、七匹狼、报喜鸟等男装专卖店看到,衬衣、棉薄外套等春夏装开始上架。一看标签,服装价格的确不菲:七匹狼长袖衬衫多数在200~499元/件之间,而双面棉服也在300元/件左右;在潮流前线,新上市的春装上衣多在200元左右;王府井、伊藤等卖场的服装价格更高,春装衬衣普遍在500元/件左右。

  波司登片区负责人陈光平对记者表示:“受原料和运输成本的影响,服装价格大约提价10%左右,也实属无奈。”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直言:“2011年服装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产品会涨价,涨价幅度为10%~20%。”

  而记者查询国家统计局2006年到2010年间公布的四川省CPI、人均可支配收入、服装价格等数据(见图表一)发现,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四川的服装零售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2006年全省CPI上涨1.5%,商品零售价格也上涨1.30%,但服装价格仅上涨0.4%;2007年全省商品零售价格大涨5.3%,服装价格仅上涨0.6%;2008年和2009年,服装价格甚至出现了下跌态势;甚至在CPI破三的2010年,服装价格也仅涨了约1.0%。

  自称“成本吃不消”

  15家品牌服装售价“涨起来”

  不过,据成都商报记者调查,服装价格低位徘徊的局面将在2011年发生变化。

  东兴证券服装行业分析师程远昨日对记者表示:“受原材料、人力成本等各种因素的推动,上市品牌服装普遍提价在10%~15%之间。”中金公司纺织服装研究部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七匹狼、报喜鸟、利郎三大男装提价幅度在10%~20%之间。”

  体育类服饰则明确披露了提价幅度。特步和匹克在其2011年第三季度订货会数据中表示,今年服装类产品分别提价10%和5%~10%;李宁2011年第二季度订货会服装将提价约8%。

  对于提价的原因,陈光平分析称:“今年整个服装业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增加,运输成本更是大幅提高。”他举例称,“从常熟运输到成都,以前一件服装大概要10元运费,现在则要20元。”

  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在提价的背后,原材料、人力成本的上升几乎成了一致的理由(见图表二)。而据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调查显示,2011年纺织服装行业的用工成本平均大致增长20%,棉纱等主要原材料成本上升也超过10%。

  上市公司盈利未受影响

  消费者“被承受”成本负担

  虽然服装价格集体“喊涨”,不过服装企业的财报显示,行业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量价齐升,使得大部分品牌公司的净利润大幅增长。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的29家服装企业全部表示订单饱满,个别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6~7月份。对于原材料和人力上涨的压力,35%的被访企业表示有较大影响,但能承受,64%的企业则表示影响不大。

  中国第一纺织网分析师汪前进昨日对成都商报记者表示,这意味着服装原材料和人力成本涨价对服装企业的影响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大。申银万国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王立平则在3月2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品牌企业能够通过提价来转移成本的压力,毛利率维持不变。”他同时称,“预计上市公司收入能维持在20%~30%的增长,净利润能维持在30%~40%的增长。”

  而中金公司纺织服装研究部日前发布的研报显示,相对而言,七匹狼、报喜鸟、利郎等男装整体涨价明显,“成本上涨完全转嫁给下游消费者。”

  程远对记者表示,中档品牌服装棉纱成本约占批发价格的10%,占零售价格仅5%,“服装售价都在几百元左右,棉纱涨10%在服装上的体现不是很明显,因此,成本的转移很容易进行。”

  一二线企业差距扩大

  服装业迎洗牌分化加速

  除了价格上涨趋势明显之外,许多分析师认为,服装行业正因成本的变化而经历洗牌格局。

  汪前进对成都商报记者表示,高企的成本将加快纺织服装业两极分化,“品牌企业经营影响并不大,行业内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分化今年表现得特别明显。”他表示,品牌服装挂牌价一般是成本价的2~3倍,有些高端品牌加价率则更高些,因此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去应对各种变化。

  美邦服饰品牌传播部负责人邱先生昨日也表示,原材料涨价压力带来的压力比较大,“我们在提升品牌度上下了工夫,品牌度反而提高了。”报喜鸟、希努尔在财报中也强调,附加值和品牌度的提升是成本上涨的另一个体现。

  成都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郑万勋昨日对记者表示,普通企业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他称:“成都目前6000多家服装加工企业中,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机器不到百台,这些企业生存压力很大,有些破产,有些转产比较明显。”与此同时,有五六百台加工机器的大型企业,反而压力较小,“提前储备原材料,资金来源范围较广,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它们的差距在变大。”

稿件来源:成都商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