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胀效果被夸大 人民币汇率逼近“6.5”
发表时间:2011-04-29    作者:付碧莲 发表评论

  人民币升值解决通胀正在成为流行的观点。但这一措施的效果被夸大了。美元贬值并非是大宗商品价格飙涨的主导因素,可能只占10%或20%的作用。同理,人民币升值对于抑制通胀也可能仅仅只起到10%甚至更少的作用

  4月27日,根据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096,较前一个交易日上升77个基点,升破6.51,距离突破6.5整数关仅一步之遥。不过美国的胃口更大,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召开在即之时,美国国会议员与政府官员频频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煽风点火”。

  抑胀效果被夸大

  其实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不断刷新汇改以来的新高纪录,人民币呈现明显加速升值的状态。对此,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年内人民币升值的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过,潘正彦同时认为,当前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并不是特别快,“如果按照年初预设的5%左右的整年升值幅度来计算的话,目前差不多就是升值到这个水平。”

  在当前输入性通胀较为凶猛的情况下,的确有不少市场人士、学者甚至官方人士都表示,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控制通胀。

  不过,潘正彦表示,本币升值或许是对抗输入性通胀的一种途径,但是必须认识到其作用的有限性。他进而分析指出:“当前能源、贵金属、农产品(000061)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显然并非只是由美元走弱这惟一因素所造成的,纵观当前的局势,甚至可以说美元贬值并非是大宗商品价格飙涨的主导因素,可能只占10%或20%的作用。同理,人民币升值对于抑制通胀也可能仅仅只起到10%甚至更少的作用。”

  人民币再谈判

  “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或大幅度升值将是美方必然提出的要求。”一位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这也是当前各界的普遍认知。

  分析师表示:“人民币汇率问题、贸易问题一直是中美之间对话的主要议题,这次也概莫能外。不过中方也会坚持一贯的原则,将根据国内外的局势,按照自己既定的步骤进行汇改并适时进行调整。”

  昨日,有外媒报道称,参议院民主党领导小组在代表团访华结束回到美国后发出的声明稿表示,多位中国官员证实,中国将会让其货币进行有管理的升值,而访问代表呼吁升值步伐应更加积极。在4月16日至4月25日期间,包括查尔斯•舒默在内的、由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哈里•瑞德率领的代表团一行10人对中国进行了访问。

  4月8日,美国财政部再次推迟原定于4月15日公布的针对主要贸易对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而这“退一步”之举显然是在为其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准备谈判的筹码。

稿件来源:国际金融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