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拐点即将到来
发表时间:2011-05-06    作者:乔希•诺布尔 发表评论

  金奇(James Kynge)等人曾把中国经济形容为骑在自行车上的大象——只要还在前进就没有问题,但一旦减速后果就不堪设想。现在,快速老龄化的人口和不断上涨的工资意味着,中国的通胀将会上升,增长将会放缓。

  正如一名官方经济学家周四所说的,对中国来说,“大拐点即将到来”。 

  路透社(Reuters)周四报道称:

  “目前的数据,确认了中国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同时,人口红利窗口期也即将关闭,”巴曙松在《经济参考报》撰文表示。

  “2004年以来的民工荒并非一时之事,而是大拐点即将到来的标志,是趋势性的改变,”巴曙松写道。

  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其它地方来说,也许更重要的是:

  “劳动者工资上涨将推动价格中枢的上升,劳动力供给充分条件下的低通胀态势将不可持续,”他写道。“二是,越过拐点后经济增长中枢将出现系统性下降。”

  就短期而言,多数中国经济学家表示,通胀将在下一个月左右见顶(上月通胀达到5.4%),今年剩余时间价格将重返适宜区间。政府正采取措施确保这成为现实——官方已出面阻止某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被转嫁给消费者,还有传言暗示,人民币可能升值。但永久遏制价格上涨是很难的,尽管北京方面坐拥巨额现金。

  如果近几年是由低廉劳动力成本推动的“低通胀”时期,那么“正常”通胀率会是什么样的呢?近期历史提供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先例。

  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例,中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经常超过10%。事实上,1994年末期中国通胀在接近30%的高位见顶。

  正如乔治•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在周三的英国《金融时报》上所写的,中国不久可能将面临“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资产价值崩溃时刻——译者注)。

  若为了遏制中国的通胀和信贷而采取果断、持续的措施,包括大幅提高利率,那将打击周期性增长。但这些措施将使增长变得更可持续,因为它们将抑制投资,让其它措施有充分时间发挥作用,以提振家庭收入和消费。

  另一种情景也是很可信的。在这种情景中,2012年的领导层交接、一种不愿影响增长或引起工人不满的心态、以及不断上涨的楼价所涉及的政治利益,可能导致政府过早宣称遏制通胀取得胜利。这可能在短期提振资产价格和增长,但加大了这样一种可能性:新领导层将不得不去应对信贷推动的“明斯基时刻”。

  中国若遭遇“明斯基时刻”,将打击全球增长和资源市场,冲击有关人民币稳步升值的共识。它还将影响中国再平衡本国经济、提高消费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的目标,并加大政治不安定的风险。

  多年来,发达国家(以及其它新兴市场经济体)获益于廉价的中国制成品,这些廉价产品帮助为世界带来了10年的低通胀。还有其它任何国家能够填补中国留出的空缺吗?

  面对人口结构拐点的中国,很可能打赢2011年的抗击通胀之战。但这场“战争”将进行下去,如果说有任何变化的话,那便是它将进入难度大得多的下一阶段。

稿件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