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点评中国5月份贸易数据
发表时间:2011-06-12 发表评论
周五发布的海关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进口增速令人意外地达到28.4%,同时出口放缓;贸易顺差为130.5亿美元,远远低于预期。以下是分析师的点评:
进口整体强劲说明中国内需的放缓程度并没有市场可能曾经担心的那么大。这非常符合我们认为今年总体整长小幅放缓的预期。我们仍然预计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9.3%。虽然我们预计年内进出口增长都会放缓,出口放缓至10%到15%,进口放缓至15%到20%,但我们预计2011年贸易顺差将达到1400亿美元至1500亿美元(按海关数据)。所以我们认为,即使非FDI(外商直接投资)资本流入因为管制加强而在年内剩余时间减慢,人民币也将继续面临升值压力。──汪涛,瑞银(UBS)
由于结构性力量在外部环境日益不明的情况下得到加强,中国的贸易顺差继续固化。大宗商品价格的调整,以及全球供应链因地震中断,都给进口额造成拖累,同时,对全球经济反复涌现的悲观情绪,又限制了用于出口加工的进口。我们预计,随着政策诱导形成的经济减速造成进口需求减弱,中国将在年内继续产生贸易顺差。与此同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调整将继续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而库存的消耗应该也会削弱短时间内的进口。虽然用一个月的贸易数据得出明确结论显得草率,但中国脱离危机前增长模式似乎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Xianfang Ren、Alistair Thornton,IHS Global Insight
进口增速反弹主要是因为基数非常低(4月份进口增长是非常疲软的)。我们相信真实的进口增长势头已经因为内需增长放缓而减弱。这种走弱的趋势在季环比增速中体现得更加明显。相比年初三位数的水平,目前的季环比增速已经跌为负值。贸易顺差仍在扩大,当经济增长因国内紧缩措施而放缓的时候,通常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内需增长的波动性往往高于中国主要贸易伙伴需求的波动性。另外由于中国在全球市场、特别是在一些硬商品市场中的重要性,其实际需求的放缓往往也与部分进口价格的放缓有关。这种周期效应有可能会持续下去,直到政策正常化(预计在2011年下半年)带来内需增长反弹。──宋宇、乔虹,高盛(Goldman Sachs)
中国的增长不过是在朝着软着陆放缓,进口数字将会保持强劲,进口增速可能会继续快过出口增速。这也会帮助缩小中国贸易顺差,支持中国的再平衡行动。总体上来看,我们认为贸易数字放缓对于通货膨胀的遏制而言是一个好消息。中国最大的政策风险不是经济增长,而是通货膨胀。在增长不成问题的情况下,中国央行应该会继续侧重于抗通胀。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是央行的政策选项。──屈宏斌、孙珺玮,汇丰银行(HSBC)
进口整体强劲说明中国内需的放缓程度并没有市场可能曾经担心的那么大。这非常符合我们认为今年总体整长小幅放缓的预期。我们仍然预计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9.3%。虽然我们预计年内进出口增长都会放缓,出口放缓至10%到15%,进口放缓至15%到20%,但我们预计2011年贸易顺差将达到1400亿美元至1500亿美元(按海关数据)。所以我们认为,即使非FDI(外商直接投资)资本流入因为管制加强而在年内剩余时间减慢,人民币也将继续面临升值压力。──汪涛,瑞银(UBS)
由于结构性力量在外部环境日益不明的情况下得到加强,中国的贸易顺差继续固化。大宗商品价格的调整,以及全球供应链因地震中断,都给进口额造成拖累,同时,对全球经济反复涌现的悲观情绪,又限制了用于出口加工的进口。我们预计,随着政策诱导形成的经济减速造成进口需求减弱,中国将在年内继续产生贸易顺差。与此同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调整将继续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而库存的消耗应该也会削弱短时间内的进口。虽然用一个月的贸易数据得出明确结论显得草率,但中国脱离危机前增长模式似乎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Xianfang Ren、Alistair Thornton,IHS Global Insight
进口增速反弹主要是因为基数非常低(4月份进口增长是非常疲软的)。我们相信真实的进口增长势头已经因为内需增长放缓而减弱。这种走弱的趋势在季环比增速中体现得更加明显。相比年初三位数的水平,目前的季环比增速已经跌为负值。贸易顺差仍在扩大,当经济增长因国内紧缩措施而放缓的时候,通常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内需增长的波动性往往高于中国主要贸易伙伴需求的波动性。另外由于中国在全球市场、特别是在一些硬商品市场中的重要性,其实际需求的放缓往往也与部分进口价格的放缓有关。这种周期效应有可能会持续下去,直到政策正常化(预计在2011年下半年)带来内需增长反弹。──宋宇、乔虹,高盛(Goldman Sachs)
中国的增长不过是在朝着软着陆放缓,进口数字将会保持强劲,进口增速可能会继续快过出口增速。这也会帮助缩小中国贸易顺差,支持中国的再平衡行动。总体上来看,我们认为贸易数字放缓对于通货膨胀的遏制而言是一个好消息。中国最大的政策风险不是经济增长,而是通货膨胀。在增长不成问题的情况下,中国央行应该会继续侧重于抗通胀。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是央行的政策选项。──屈宏斌、孙珺玮,汇丰银行(HSBC)
稿件来源:道琼斯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