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业需求旺盛 外资催化剂公司闷声发财
发表时间:2011-06-09    作者:曹开虎 发表评论

  当你穿着一件普通的以涤纶为原料的衣服时,有没有想过顺着这件衣服往上游不断延伸,在这个产业链上,谁最赚钱?

  是制衣厂家?是贸易商?还是涤纶厂家?都不是,最赚钱的除了拥有资源的石油公司外,就是这个产业链上拥有核心技术的催化剂公司——壳牌全球解决方案旗下CRI/CRITERION标准公司市场营销亚太私人有限公司(CCMAP)、美国科学设计公司(SD)和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后出售给陶氏化学)。

  生产涤纶最主要的原料是乙二醇,乙二醇的原料是环氧乙烷,而环氧乙烷主要原料是乙烯,乙烯的原料主要是石油,催化剂就是在这一系列产品演变过程中必须要添加的。

  “全球提供环氧乙烷和乙二醇催化剂的公司主要有3家,而全球90%以上的环氧乙烷和乙二醇生产都采用这3家公司的催化剂产品。”浙商证券分析师代鹏举说。

  过去多年时间里,中国对环氧乙烷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国内由于乙二醇装置投放较少,而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乙二醇自给率不断降低,2009年,国内乙二醇自给率仅为25%。

  代鹏举预计,到2012年,中国对环氧乙烷的当量消费量将达680万吨,届时环氧乙烷的当量生产能力只有约470万吨,仍然大量依赖于进口。环氧乙烷是危险化学品,化学性质不够稳定,长距离运输存在一定困难,基本没有直接的环氧乙烷进出口,而是以进口环氧乙烷的下游产品的形式,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乙醇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二醇醚等。

  面对需求越来越旺盛的中国市场,以CRI/CRITERION标准公司市场营销亚太私人有限公司(CCMAP)为首的催化剂公司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

  “在中国自己的催化剂研发出来之前,国外催化剂的价格比现在要高出1倍。正是国产催化剂的问世,让外资催化剂产品不断降价。”燕山石化研究院一位专家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国内拥有20多套环氧乙烷装置,壳牌在国内催化剂市场份额中最大。

  熟悉催化剂行业的一位人士向本报介绍,以年产30万吨环氧乙烷和乙二醇为例,不包括土地、外面槽区等成本,粗略投资约为1.5亿美元,如果催化剂从国际上购买,包括工艺技术、催化剂以及一些连带服务,这1.5亿美元中需要支付2000万~2500万美元给外资专利厂家。

  不仅如此,30万吨规模的环氧乙烷和乙二醇工厂,一次需要250吨左右的催化剂,寿命为3~4年,此后还得继续花大笔资金购买催化剂。

  壳牌全球解决方案技术转让与销售亚太区总经理赖健诚告诉本报,目前全球环氧乙烷和乙二醇装置内正在使用的催化剂是1.5万吨,中国正在使用的催化剂为2000吨。

  他预计,未来5~6年,中国催化剂的需求量,将从目前2000吨左右增长到4000吨。

稿件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