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强化贸易保护能力 美对华贸易保护升温
发表时间:2012-03-22     发表评论

  最近一周,美国频频采取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救济行动。美方在行政和法律层面也有强化贸易制裁的趋势。这表明美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大选之年,美方再次挑起两国经贸事端。

  贸易救济接踵而至

  美国商务部20日做出两项终裁,认定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输美化学增白剂存在倾销行为,认定中国输美镀锌钢丝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美商务部同时还初裁认定中国输美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接受程度不等的补贴。

  同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还通过日落复审裁定,认定从中国市场进口的金属硅将在可预见的时间内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持续的损害,由此美国将继续对此类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就在一天前,美国商务部刚刚终裁认定中国输美钢制车轮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从13日到20日,仅仅一周时间,美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救济行动多达6起,频率很高。除对外实施贸易救济行动,美国近期还从内部采取行政和立法措施,强化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能力,包括设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快速出台《1930年关税法》修订案等。

  贸易保护手段呈新特征

  第一,美国“防守”与“进攻”并举。在“防守”方面,设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将强化对国内贸易法律的执行。在“进攻”方面,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近期表示,美国政府将帮助美国企业和产品打开他国市场。

  第二,美国还频频动用隐蔽性更强的“337调查”手段,以保护专利为名打压中国产品。

  第三,美国还联合其他发达国家利用世贸组织等多边平台对中国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管制施压,试图打着“尊重国际规则和程序”的旗号行贸易救济之实。

  互利共赢才是贸易根本

  华盛顿著名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世界银行驻中国前首席代表黄育川说,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越来越多,对贸易开放的热衷度在下降。

  从动机来看,美国对华贸易救济行动增多背后,除显而易见的经济因素外,更有大选年的政治利益考量。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尽管美国政治人物言辞强硬,但美国也深知其经济离不开中国市场,强硬表态未必会全部转化为实际政策,中美爆发大规模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

稿件来源:新华社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