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了三五斗”--现今棉花产业链需求与供给浅述
发表时间:2012-04-11    作者:张强 发表评论

  叶圣陶先生在《多收了三五斗》里描述了“谷贱伤农”现象:本来说,农业丰收了,农民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些,应该高兴才对。可是,由于全体农业的丰收,造成了粮食产量的增加,供给急剧上升,超过了需求量。这样一来,粮食的价格就会下降,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 
       
  我们说,物品之所以成为商品,不一定在于它本身具有多大价值,而更主要是看它是否存在一定的需求和供给。所以,商品的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棉纺织企业的销售也同样具备此两种关系。棉纺业的需求量和相应的库存量需要在一个合适的比例才能使得棉花和棉纱的销售和生产走到正常的轨道。那么我们初步了解下现今棉纺织链的需求量与供给,以期预测棉纺业的春天何时到来。

  全球棉花供给情况 
       
  国内方面,2008年后我国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出现了大幅减少,导致2010年国内棉花供需缺口加大,棉价随之飞涨。2011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出现恢复性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全国植棉面积为8122万亩,相比较上年增长5.5%。由于面积的增加和天气较为正常,市场对2011/12年度中国棉花产量预测较为一致,多家机构预测值均在730万吨左右,部分预测在750万吨左右。从区域来看,新疆增产幅度较大,且棉花质量偏好,黄河流域受不利天气影响较大,质量较差。 

  另外作为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每年都需要进口一定的棉花。由于内外棉价差拉大,2011/2012年度我国进口棉花激增。据海关统计(表一),2011年全年我国棉花累计进口336.5万吨,同比增长18.5%。2011年度(截至2011年12月31日)累计进口167.36万吨,同比增长89.2%。从进口国家看,印度成为中国最大棉花进口国。 
       
  国际方面,美国农业部(USDA)在2012年2月的全球棉花展望报告中将2011/1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调至2685.5万吨,较2010/11年度的产量增长6%,预计将创历史新高。 

  全球棉花消费情况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抽样调查显示,截至3月8日,被抽样调查企业棉花平均库存使用天数约为41.5天(含到港进口棉数量),环比增加2.5天,同比增加7.2天,比近三年平均水平增加6.1天。根据相关数据推算,全国棉花工业库存约102.3万吨,环比增加6.4%,同比增加17.6%,比近三年平均库存增加7.3%。全国主要省份棉花工业库存状况不一,浙江、安徽、福建、江苏等四个省份的棉花工业库存相对较大。

  2011/12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预计仅为2388.7万吨,较2010/11年度数据下调107.3万吨,产量消费差达到296.8万吨。 

  其中最大的棉花消费国中国在2011/12年度对棉花需求下滑,消费量预估为958万吨,同比下降4.3%。印度将消耗424.6万吨新棉,同比下降7.4%,创下3年来最低水平。2011/12年度土耳其、美国预计将消耗115.4万吨和76.2万吨棉花。2011/12年度全球期末库存预计自前两年的低位反弹,劲增29.3%至1323.2万吨。2011/12年度产量增加而消费降低的现象将重新导致库存增加,年度全球库存消费比预估达到55.39%。

  2012年3月,国内纱布市场总体呈弱势趋稳走势。但是,由于服装企业新订单需求仍不多,减少对布的采购用量,纺织市场整体交易清淡格局 

  一时难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月纱产量236.9万吨,同比增长25.7%。尽管纺纱产量增长,但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不乐观。海关统计,2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97.1亿美元,环比下降国54.9%,同比下降7%。

  综上所述,全球棉花供给与消费落差明显,2012年全球棉花产量增加,整体情况供大于求。而在全球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市场信心不足,纺织下游需求难以出现根本好转,当前国内用棉需求仍存在继续下调的空间。另外国内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稳定棉价的同时,抬高了国内纺纱企业的用棉成本。笔者认为未来棉价走势将取决于下游消费形势。而下游消费形势长此以往的低迷,棉产业链复苏还有待时日。

稿件来源:中国绸都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