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部分出口服装成份标识不合格问题突出
发表时间:2012-05-25 发表评论
今年以来,江阴检验检疫局在检验监管过程中发现多批出口服装成份标识不合格,其中3批出具整改通知单,4批与生产企业及其客户沟通解决。成份标识不合格成为当前出口服装检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服装成份标识不合格集中表现在洗唛中标注的纤维含量与实际含量偏差超标,例如:洗唛成份65%棉35%涤纶而实测成份50.4%棉49.6%涤纶;洗唛成份85%涤纶15%氨纶实测成份却只有94.5%涤纶5.5%氨纶。在欧美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服装行业国际市场普遍不景气,量小价格又压得非常低,企业被迫采购低价原辅料,为了节约成本甚至会给面料降档直接导致纤维含量偏差超过规定允许范围。
纤维成分标识在美国、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有技术法规作为强制性要求的,即使客户同意降低要求以次充好、或者张冠李戴、混淆纤维名称标识,都是违法的。一经查实,不仅会使工厂自身受到重创,也会严重影响“中国制造”的形象。另外,出口企业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产品输入国的技术法规的学习,增强法制意识,合法经营,不能“饥不择食”。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警惕少数投机客商,同时谨防陷入涉嫌欺诈陷阱,杜绝涉嫌欺诈的质量事故的发生。
服装成份标识不合格集中表现在洗唛中标注的纤维含量与实际含量偏差超标,例如:洗唛成份65%棉35%涤纶而实测成份50.4%棉49.6%涤纶;洗唛成份85%涤纶15%氨纶实测成份却只有94.5%涤纶5.5%氨纶。在欧美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服装行业国际市场普遍不景气,量小价格又压得非常低,企业被迫采购低价原辅料,为了节约成本甚至会给面料降档直接导致纤维含量偏差超过规定允许范围。
纤维成分标识在美国、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有技术法规作为强制性要求的,即使客户同意降低要求以次充好、或者张冠李戴、混淆纤维名称标识,都是违法的。一经查实,不仅会使工厂自身受到重创,也会严重影响“中国制造”的形象。另外,出口企业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产品输入国的技术法规的学习,增强法制意识,合法经营,不能“饥不择食”。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警惕少数投机客商,同时谨防陷入涉嫌欺诈陷阱,杜绝涉嫌欺诈的质量事故的发生。
稿件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现在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