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棉曲高和寡纺企苦熬寒冬 业内称低迷或延续至明年上半年
发表时间:2012-06-18     发表评论

  “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低迷状况下半年很难改观,这种情况很可能将延续到明年上半年。”在日前由郑商所和新疆证监局联合举办的“新疆涉棉企业内地行”活动中,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宝华道出了纺织行业的困境。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欧、美、日等我国主要出口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内外棉价差偏大也间接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力,国内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对后市判断均较为悲观,纺织行业的又一个“寒冬”已经到来。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的岱银纺织服装集团现有员工10000余名,拥有30万纱锭、1000台织机、3500台缝制设备的生产规模。2011年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出口额为1.5亿美元。“今年1—4月份公司纺织生产利润还属正常水平,但到5月份就几乎没有利润空间了,预计6月份将出现小幅亏损。”梁宝华称,这还是得益于公司进口的外棉已陆续到货,如果是使用国内棉花,情况可能会更差。据他了解,周边部分规模与岱银差不多的纺织企业情况更差一些,开工率多维持在50%左右,有的企业员工工资已被拖欠了两三个月。另据了解,国内纺织龙头企业山东魏桥现在的情况也不太好,开工率只有五成。

  据梁宝华介绍,尽管国内纺织行业出口面临困局,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技术水平高等竞争优势逐渐缩小或被抹平,但由于岱银近年来加大了产品出口力度,在斯里兰卡投资设厂,并在美国设立了贸易公司,公司有二三百人专门从事出口业务,其产品出口额仍呈逐年递增态势。他坦言,近两年出口利润增幅并不明显,主要是通过出口额的增加来维持利润水平。据记者在岱银纺织集团了解的情况,这里从事服装生产的普通工人多为年轻人,月工资一般在2500元左右。据企业相关人士介绍,工资如果低于这一水平,在当地就很难招到工人。

  山东德州市棉花协会的马俊凯也表示,由于人员工资、电费等成本不断上涨以及纱价持续下跌,目前德州市中小型纺企中,生产纯棉纱的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混纺企业也处在微亏或微利状态。虽然目前纺织企业处境艰难,但多数企业却不敢停产,因为一停工,员工容易流失,复工时再招工人就难了,所以不得不咬牙坚持,但各企业开机率普遍不高,整体在60%—70%。

  纺企开工率不足直接导致了棉花的需求不振,尤其是国内地产棉。据山东省鲁棉集团工作人员郭超介绍,该公司下属的天元仓储公司章丘库正常情况下郑棉仓单一般有六七千吨,但目前已接近一万三千吨,主要是地产棉。他认为,目前国内高等级棉需求主要被新疆棉消化,低等级棉需求转向了价格相对低廉的印度进口棉。而山东靠近青岛港的地区,进口棉花相对方便,而且有价格优势,使得当地的地产棉备受冷落。“今年棉花20400元/吨的收储价在下一年度绝对是‘贵族价格’。”山东省鲁棉集团总会计师周锋说。

  面对目前的困境,国内不少纺企已被迫转型。梁宝华称,在当前情况下,岱银纺织集团降低了原料和产品库存。原料库存一般以能维持一个月生产为准,产品也是顺价销售,以走货为主。由于公司客户多是长期订单,目前销售基本维持稳定。“我们的产品也适当增加了化纤原料的使用比例,这主要是应国外采购商的要求”。

稿件来源:期货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