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楠:美国重回制造业对于中国制造而言无疑是重大挑战
发表时间:2012-08-15    作者:张茉楠 发表评论

  伦敦奥运会落下帷幕,与中美金牌之争一样,中美大国竞争,特别是中美制造业之间的竞争同样在现实生活中延续,中美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产业升级将更为紧迫。

  金融危机后,美国逐渐加速的“再工业化”以及美国政府对“制造业回归”的强力推动正在改写着全球制造业格局。从2009年到2012年,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了“购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内保就业促进倡议”等多项政策来帮助美国制造业复兴,并逐渐体现出了政策效果,2011年美国制造业新增23.7万名就业岗位,制造业投资恢复明显,根据制造商协会的预计,美国制造业将在今明两年分别增长4%和3.5%,高于同期的美国G DP增长预期。

  美国重回制造业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正在下降。尽管中国制造业时薪还远远不及美国的水平,但中美之间的成本差距正在逐步缩小。2010年,美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了6.1个百分点,单位劳动力成本降低了4.2个百分点,从2002年至2010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累计降低了10.8%。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劳动力报酬增速比生产率增速要快得多,从2005年至2010年,工人的工资水平以每年19%的速度递增,而同期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全负荷成本只增加了4%。这对于一向靠要素价格低廉取胜的中国制造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挑战。

  为提高美国制造业吸引资本和投资的能力,美国政府正在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降低美国制造业的税收负担,并使暂时性减税措施永久化。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和修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协定、美韩自由贸易协定。这些措施的目的依然是推动制造业回归,即取消把业务转移到海外的美国公司所享税务优惠,促使那些公司把业务回流美国,使其国内制造商能够从政府为促进就业和出口所提供的补贴中获益。

  除了中美两国在成本差距逐渐缩小以及美国各种政策激励带来的挑战之外,更多的挑战也许来自于创新和技术。美国誓言要在高端制造业继续保持领先,并在为新的产业革命做好技术储备。为实现制造技术突破,为未来经济增长和竞争力奠定基础,美国2012年财政年度增加了国家科学基金、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实验室等重要科学部门预算,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并启动先进制造技术公会项目,该项目旨在采用公私合作伙伴方式来增加制造业研发投资,缩短从创新到投放市场的周期。

  美国再工业化的本质是产业升级,高端制造是其战略核心,美国已经正式启动高端制造计划,积极在纳米技术、高端电池、能源材料、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领域加强攻关,这将推动美国高端人才、高端要素和高端创新集群发展,并保持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研发领先、技术领先和制造领先。

  毋庸置疑,中美之间的制造业博弈只是序曲,真正的战略较量还在后头。美国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恰逢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美两国难免在一些产业上构成某些“交集”,形成直接竞争。美国正在酝酿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如何尽快调适心态、调整战略、破解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足的难题,应该成为认真考虑的战略性问题。

稿件来源:经济参考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NewsInfo_Hits(1,9,90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