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斯:创建服装品牌需要从“小”思考的智慧和勇气
发表时间:2012-09-12    作者:艾·里斯 发表评论

  从历史来看,以丝绸为代表的纺织业是中国最具有心智资源的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来自中国的丝绸一度成为风行欧洲上层社会的奢侈品。今天,来自欧洲的一线服装品牌重演了中国古代丝绸的辉煌,成为中国市场上的奢侈品。反观中国的服装品牌,则基本局限于国内市场、鲜有真正的强势品牌,尤其是强势的高端品牌。究其原因有客观因素,例如时间,创建服装品牌需要较长的时间,高端品牌尤其如此;再如文化,现代服装属舶来品,中国品牌似乎处于先天的劣势。但从主观上看,服装企业盲目的扩张和多元化、在品牌战略上的误区才是导致中国服装品牌虚弱的主因。

  我们一直强调,创建品牌的最佳途径是开创一个品类,而开创一个品类最常见而有效的方法是聚焦品类,实践也证明了这一观点。雅戈尔聚焦衬衫、七匹狼聚焦夹克、九牧王聚焦西裤、金利来聚焦领带……几乎每个知名品牌创建初期都是依靠聚焦品类。这其中的原理明显而简单——聚焦某一品类可以使品牌显得更加专业和独特,从而更容易进入潜在顾客心智。

  然而,当初步建立声誉之后,这些品牌都迫不及待地选择了品类扩张。典型的例子就是九牧王,依靠“西裤专家”这一定位取得成功后,九牧王发力进入了看起来更加大的“男装”市场。结果,进入男装市场后的九牧王仅仅是众多男装品牌中的一个,充其量知名度稍高,但这显然不足以支撑其在男装市场的发展,最后不得不退守“男裤”品类。实际上,“男裤”品类本身已经分化,包括西裤、休闲裤、牛仔裤等,九牧王要主导整个“男裤”品类并不容易,最好的选择是主导西裤品类,通过推动整个品类的扩大而壮大自己。

  另一种扩张是品牌扩张,即多品牌战略。很多企业推出多品牌的目的并非是发现了新的机会,而是试图占据更多既有市场。最终,企业虽拥有多个品牌,但大多十分虚弱,成为典型的灌木型企业。这正是国内服装企业多品牌战略鲜有成功的原因。如果说扩张品类的前提是主导原有品类,那么,扩张品牌的前提则是原有品牌处于主导地位。

  从我们接触的国内服装企业来看,很少有企业能真正接受并实践聚焦,原因之一是受“榜样”的误导。虽然跨界和多品类已经成为今天一线国际服装品牌的普遍做法,但这对中国服装企业而言毫无借鉴意义。中国服装企业应该去研究这些品牌成功之前的战略,而不应该盲目地学习它们今天的做法。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奢侈服装品牌,首先都在某一领域和品类建立了声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创建服装品牌需要从“小”思考的智慧和勇气。

稿件来源:销售与市场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NewsInfo_Hits(1,9,90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