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柬埔寨优良工厂计划的成效
发表时间:2012-09-21     发表评论

  在国际劳工组织(ILO)推动柬埔寨优良工厂计划(Better Factories Cambodia scheme, BFC)十年之后,一份新的报告指出,该方案是有”正面的发展”,但也认为仍有许多工作需努力,以促使全球买家在支付成衣厂工人薪资方面负更大的责任。

  前述计划自2001年导入实施后,无疑的在改善柬埔寨生产工厂的工作条件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计划目标在确保厂家能遵守国际认可的劳工标准与柬埔寨自定义的劳工法,以获致较佳的工作条件及生产力。

  该报告称,依清洁成衣运动(Clean Clothes Campaign)及小区法律教育中心(Community Legal Education Center)二个劳工权利团体的研究,这个优良工厂计划实施十年的结论是”尽管尽了最大努力,但柬埔寨仍然不是一个”道德采购的选项(Ethical Sourcing Option)”,柬埔寨成衣产业的工作条件依然普遍糟糕。

  工会的集体谈判能力还是有许多困难,工人被迫超时加班,健康出了严重的问题,安全亮红灯,特别是工人集体晕眩的大问题。单是去年就有12个鞋子及成衣厂的1,900名工人发生晕眩;而这些人的健康不良,长时间工作及低薪等问题可能是造成晕眩的主要原因。

  柬埔寨成衣厂工人的最低工资也大幅落后目前的通膨率,无法支应基本生活所需, 今年一月月薪调高5块美金后虽达66块美金,但依然算亚洲最低薪资之一,实际上加计过去十二年总体通膨在内,柬埔寨成衣厂工人的实质薪资还缩水了14%以上。同时,雇主利用定期合约逃避支应女性员工产假(绝大多数员工为女性)及打击工人加入工会的情况渐增,而工会成员也经常遭遇羞辱、解雇与甚至暴力。

  劳方则逐渐诉诸以罢工来要求提高工资与较好的工作条件,比如,最近发生的Gap供货商Ocean Garment及供应Levi’s 与H&M的新加坡老板的成衣厂SL Garment Processing(Cambodia) 的罢工骚动。 

   成衣产业占柬埔寨制造业就业人数与外汇盈余的比重最高,实际上,去(2011)年前10个月, 柬国成衣出口总额达32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加32%,而同期间输欧盟也暴增60%, 金额达8.86亿美元。  

  本案优良工厂计划由国际劳工组织(ILO)负责推动,与柬埔寨政府,柬埔寨成衣制造商公会(GMAC),劳工联盟总会及国际零售商,品牌商与生产及采购成衣的进口商等均有密切的合作。然今年6月,柬埔寨优良工厂计划(BFC)指导委员会的报告却自承,罢工事件年年倍数增加,工厂集体晕眩的案件也无重大的改善。

  该委员会的报告也指出,其他包括定期型合约工人的退职金及产妇福利等多方面的实施状况都不理想。因此,清洁成衣运动及小区法律教育中心二个劳工权利团体建议,柬埔寨优良工厂计划(BFC)如要达成长久的成效,应朝下列六大方向改进:

  1).对违反劳工法的工厂予以制裁:BFC仅能对违法者提出报告及敦促厂商遵守现行的劳工标准,无政府的公权力强制实施。应对柬埔寨政府施压,以促其对违反劳工法者加强制裁,并提供工厂更多改善工作条件的有利措施。

  2).加强工会的参与:工会为维护劳工权益的关键力量,但工人想筹组工会却经常要遭受诸如岐视、降级及终止合约等待遇。BFC如要认真诉求工会始终会面对的许多问题,则须聚焦在保护及强化工会及其成员。

  3).扩大范围至代工工厂:目前BFC监管的工厂仅限向柬埔寨成衣制造商公会(GMAC)及商务部登记有案的会员,将监管作业扩大到GMAC以外的成员及戮力清除与提报非法的代工户,将可减少制造业者利用代工厂逃避BFC的监管。

  4).改进监管的程序:BFC本身的监管流程也应改进,俾藉突击检查,增加检查次数及在工作场所外给工人做专访等方式来增进对工厂工作条件的了解。

  5).改进透明度:目前BFC的半年度报告,内容含监管的一般概况与工作条件改善的进步情况,但需要提高透明度;包括纳入有工会参与在内的工厂的报告及公布违反柬埔寨劳工法的厂家名称,违法事证及细节的详尽报告。此外,从受BFC监管的工厂下单采购的买主名单也要公开,以期给工厂施加改善工作条件或可能会丢掉订单的压力。

  6).买家的责任应严肃看待:BFC的主要重点仅摆在要担负遵守成本的制造业者身上是有问题的,理由是买主透过发代工及采购作业亦可给工作条件造成负面的影响。 比如,超时工作就与低工资给付密切相关,而且如果品牌商及零售商下给工厂的价格又持续降减,这个问题就很难面对。买主必须在BFC计划中扮演更重大的脚色。研究专家认为,不仅在财务上,同时在诸如工厂阶段的训练上,买主都必须开始扮演更重大的角色,凸显买主在这计划上所应积极参与的范畴。

  最后,该报告也建议,BFC计划应针对采购实务作业(包括支付可维持生计薪资的可能性),对于工作条件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稿件来源:第一纺织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