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7.5%的五个理由
发表时间:2013-11-12     发表评论

  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学家来说,预测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判断来年经济走势的第一课。今年,这一课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按照李克强总理的宏观调控思路,经济增长目标实际上相当于“合理区间”的“下限”,这直接决定了政府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政策选择,也间接决定了经济在下行压力和政策支撑之间的平衡。

  另一方面,今年大家的判断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分歧,有人认为,明年增长目标仍会定在7.5%,与今年持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明年增长目标将下调至7%,新政府将通过牺牲经济增速来进一步加快调结构的步伐。尽管目前中央尚未最终定调,但我们并不认同后者的观点。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看,明年目标定在7%的可能性不大,7.5%仍是最有可能的选择。

  第一,保就业的底限至少是7%,而目标一定显著高于底限。李克强总理近期明确表示,保增长说到底就是保就业,而经过有关部门的反复测算,要保证1000万的新增就业和4%左右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经济增速不能低于7.2%。李克强总理之前还表示,经济增长的底限是7%,2008年经济增速一度跌到7%以下,导致农民工大规模返乡,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压力。从这两次表态来看,保就业的底限应该在7-7.2%之间,至少是7%。而根据李总理的合理区间理论,经济增长的目标对应的是区间下限,这应该显著高于7-7.2%的底限。

  第二,按照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未来七年的平均经济增速也要保持在7%以上。考虑到未来几年外部面临全球持续去杠杆、贸易保护主义、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内部面临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下行压力,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滑。这意味着近几年的增速应维持在显著高于7%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完成收入翻番的目标。

  第三,当前下调经济增长目标的必要性明显不足。近二十年来,一共有三次下调经济增长目标,都是在经济增速连续大幅下滑、保增长目标难以完成的情况下。第一次是1995年从9%下调至8%,当时实际经济增速连续两年下滑了1.1个百分点;第二次是1999年从8%下调至7%,当时经济增速连续六年下滑了6.4个百分点;第三次是2012年从8%下调至7.5%,当时经济增速连续两年下滑了2.7个百分点。而目前来看,2013年经济增速应该在7.6-7.7%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经济增长态势稳固,完成目标基本没有任何压力,下调目标的必要性明显不足。

  第四,从预期角度看,7.5%也更有助于稳定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预期引导,是今年以来宏观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钱荒、产能过剩等国内结构性矛盾的凸显,国内外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不绝于耳,很多国外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会像巴西一样下滑到欧美之下。面对这种压力,中央确定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目标,更有助于稳固市场信心,这实际上也是今年7月李总理提出合理区间论的最主要初衷。相反,如果把目标定在7%,则相当于向世界宣告中国经济难以维持7.5%的增速,这将给市场和投资者的预期带来不小的打击。

  第五,从技术角度看,增长目标定在7.5%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历史上增长目标一直是以0.5为基本单位,因此增长目标应该会在7%和7.5%之间进行选择。进一步说,如果政府将全年增长目标定在7%,那就意味着容忍单季增速跌至7%以下,这显然不符合保就业的底限思维。7%不可取,7.5%就成了最佳选择。

  因此,综合来看,明年增长目标定为7.5%仍是大概率事件,7%的可能性很小。
作者管清友系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稿件来源:道琼斯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NewsInfo_Hits(1,9,90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