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棉花公司:消费者负面体验降低服装消费热情
发表时间:2013-11-27     发表评论

  据近期美国棉花公司(CI)的消费者评论研究(Customer Comments Research)(以下简称“研究”)显示,消费者对购买服装有诸多不满,如:面料变薄(63%)、衣服不如以前耐穿(59%)、现在改用其他纤维代替棉纤维(55%)。而这些负面的消费者体验使全球服装行业要维持竞争力,变得益发艰难。

  研究显示,过去十年中,消费者的购物偏好发生变化,服装消费逐渐减少,消费者逛街买衣服的兴趣从2003年的38%下降至今年的30%。据受访者表示,服装消费兴趣减少的原因包括:服装价格上涨(72%)、服装产品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52%)。消费者已经注意到服装生产商和品牌商采取的各种削减成本和保住零售利润的措施,包括面料厚薄变化、后处理变化、减少细节设计等。53%的美国消费者说,他们在购买服装时,对服装中棉含量下降表示不满。

  此外,超过八成消费者认为,如果评论说某件服装穿不了几次就坏了,这样的服装他们不会购买。超过七成的消费者称,他们不会购买曾有消费者评论有气味、起球或洗涤后缩水的服装。

  同时,美国棉花公司根据从25个主要零售商收集到的,包括消费者对2400个不同品牌的评论分析发现,消费者反映最突出的服装问题是大小是否合身,其他例如缩水、起皱、起球、褪色、回弹变差、皮肤瘙痒、异味等也是较突出有关服装面料和功能的问题。虽然缩水和褪色等问题会影响所有面料的服装,消费者评价表明,合成纤维制成服装比棉等天然纤维制成的服装,往往有更严重的性能问题。例如,一些合成纤维制成的衣服更有可能产生异味和钩丝问题。纯合成纤维制成服装发生过的其他问题包括:起球、瘙痒和不耐穿。

  消费者评论中提到最多的有关棉质服装问题,这些问题消费者知道怎样应付。消费者可购买经预缩处理的服装和选择合适洗涤方法(例如冷水洗涤)来解决缩水和褪色问题。事实上,超过八成消费者喜欢以棉为主服装,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购买服装,以保持服装中棉纤维含量,这表明棉能满足消费者对质量的期望。消费者甚至表示愿意多支付20%至30%,以保持服装中棉纤维含量。尽管减少服装中棉纤维含量,短期内可能削减成本,但长期损失,例如潜在客户流失、企业利润下滑,以及零售商或品牌的形象受损都可能发生。

稿件来源:第一纺织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