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店打七折照样没人买 售货员称以前都提前订
发表时间:2013-12-25    作者:李松/平影影 发表评论

  一面墙的包卖断货、一个月卖出整年的销售额,奢侈品店这样的年底盛况正在成为历史。

  近日走访国贸商城、东方新天地、新光天地等商场发现,奢侈品店门罗可雀,往年此时已经断货的“经典款”如今仍有现货可买,即使打出7折优惠也鲜有人问津。

  数据显示,今年,奢侈品行业在大中华区的年均销售额增长率由19%降到4%,增速严重放缓。

  销售员说

  一个月挣出一年的钱 今年没戏了

  在国贸商城某奢侈品包店工作的Benny觉得今年的日子不太好过,还有几天就跨年,往年早已上门的客户却迟迟不见动静,“2万多元的包,打完折才15000元,都已经7折,跟欧洲的价格差不多了,但打折半个多月还是没人买。”

  “快过年的时候,包是最好卖的。很多经典款不提前一个月订肯定没货,有些操着外地口音的客户一买就是三四个,对价格也不怎么在乎。”回想起往年的盛况,Benny说,“大客户”对几万元的包包都是“批量”购买,还有些结伴而来的客户,通常是一个挑选,一个买单。

  Benny说,虽然业内同行说的“扫空一整个货架”的事没在自己身上发生过,但销量比平时翻个四五倍是有的,奢侈品店平常人少,但过年前的一个月基本能卖出一年的销售额。

  近日,走访国贸商城、新光天地、王府井东方新天地等多个商场的奢侈品店看到,店内门罗可雀。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时,多名工作人员称,往年在此时断货的经典款包包基本没有出现断货的情况,部分可以现货购买。

  市场情况

  销售额增速下缓名牌包、表“中枪”

  从去年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后,一系列抑制公款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的“组合拳”在今年接连发力。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今年12月9日的报道指出,意大利高档商品生产商联合会和贝恩公司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去三年中,按欧元计算,奢侈品行业销售额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1%,主要受大中华区推动。

  2012年,大中华区奢侈品销售额增幅高达19%。但今年,大中华区的增速预计将降至4%,并将奢侈品行业的整体增速下拉至仅2%。

  贝恩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内地的奢侈品销售放缓了6%,但海外的奢侈品销售增长了37%。但在今年,高端酒类产品、名牌包和手表的销售出现下跌。

  此外,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2013中国奢侈品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本土消费总额为280亿元,这是继2013年出现7%的低增长后,奢侈品面临的新一轮“滑铁卢”。

  记者发现

  放缓扩张、Logo隐名 奢侈品店低调转型

  对于奢侈品销售在中国集体放缓的原因,外媒分析称,主要是新一届政府在大力打击官员过度消费和送礼行为。

  “几年前,中国消费增速放缓几乎不会在奢侈品行业激起涟漪。现在,中国有潜力引发一股浪潮。”法国巴黎银行证券部行业分析师卢卡·索尔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面对低迷的销量,部分奢侈品品牌已经开始转变在华策略,放缓扩张计划、隐藏大牌Logo正成为一种趋势。

  在国贸商城LV店内记者看到,名为“LV Epi Neverfull”的新一季手袋已见不到LV字母交织的经典Logo。“这是今年新出的系列,Logo比较不明显,送人显得不张扬,还很大气。”工作人员说。

  此外,Hermes、Fendi、Celine等大牌在今年也推出“无Logo”系列。

  门店扩张方面,LV称不会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继续开店。Gucci母公司PPR集团也宣布将不再前往新的城市开店。此外,Burberry集团和历峰集团也表示会放缓在中国的扩张。李松/平影影

稿件来源:法制晚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