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罗宁: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刺绣面临“小土散”现状
发表时间:2013-03-11    作者:王新伟/吴秉泽 发表评论

  “你们看,这个皮包上的刺绣真的很特别,这都是手工绣的吗?”贵州省织金县蔡群苗族蜡染刺绣有限公司法人蔡群代表拿起桌上的一个民族刺绣时装包问身边的姐妹。这是近日记者在贵州团驻地看到的一幕。

  罗宁代表今年特意带了满满一箱从贵州各地搜集来的少数民族工艺品和产品上两会。一到驻地,她就急着把本届新当选的几个姐妹和从事贵州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生产的姐妹们请到了自己房间。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作为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贵州省有着丰富的苗绣资源。目前正在民间流行和使用的刺绣就有100多种,是贵州的“富矿”。眼看贵州的妇女守着“金矿”却没有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罗宁急在心里。

  “大家看到的这些产品都是既符合市场需求又体现了贵州民族特色精品。我们贵州的少数民族刺绣、蜡染等手工艺品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但通过调研我发现目前面临着‘小’、‘土’、‘散’的现状。”罗宁代表拿出电脑,一边给大家看自己从国内外企业搜集的产品设计、研发需求,一边和大家讨论那些元素是“贵州特色”。

  “罗主席,我们布谷鸟集团的营业额已经能够突破800万的大关啦!”来自贵州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菁是新代表,她于2002年自主创业的布谷鸟公司已从简单的民族服饰定做成长为现在集民族服饰、演出服装设计制作,民族食品、民族饮食研究开发,民族工艺品、旅游产品生产经营和民族歌舞表演、民族生态农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企业。

  刘乔英代表来自贵州省平坝县高峰镇麻郎村,这个村里的老代表、党支部书记一听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能够脱贫致富,立刻拉起王菁的手开始取经:“我们村很多妇女手都很巧,她们的绣工一定能达到你们公司的制作标准,能不能让她们参与到服饰制作工作中?她们做梦都想在家创业,不想离开孩子出去打工。”

  罗宁与几位姐妹认真的讨论着如何保护传统苗绣技艺,促进妇女增收致富。一旁的沿河县黑水乡新群村的农民张国英大姐和天柱县石洞镇红坪村农民的杨爱东大姐认真的听着讨论内容,虽然是新当选的基层代表,但她们认真地向姐妹们学习取经。

稿件来源:中国经济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