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替代麻纤维 价格大跌农民不愿种苎麻
发表时间:2013-04-18    作者:何深宝 发表评论

  过去,瑞昌苎麻种植面积近7万亩,年产量14万多担。但如今只有零星种植,面积仅千余亩——

  江南四月,满眼翠绿。记者来到瑞昌市夏畈、南阳等乡镇采访,过去田间地头到处是翠绿的瑞昌苎麻,如今却是今非昔比。夏畈镇分管农业的党委委员宋增大告诉记者:“现在主要发展林果业和蔬菜,很少有农民种植苎麻。”

  瑞昌苎麻是瑞昌市优质农产品,农民如今为何不愿意种植苎麻呢?市农业局副局长幸珍松告诉记者:“种植苎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价格每公斤只有4至6元,农民种植苎麻连工夫钱也挣不到,当然不愿意种苎麻。”

  曾经每公斤16元,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瑞昌苎麻有“绿色金子”之称,种植历史悠久,在国际市场上曾享有很高的声誉。

  瑞昌苎麻主要品种有细叶绿和大叶绿,细叶绿的单纤维支数高,种植面积在60%以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瑞昌苎麻价格一路攀升,农民种植苎麻积极性空前高涨,田间地头到处是苎麻。

  1980年,瑞昌投资建设了麻纺总厂,下设麻纺、羽绒、染织等6个分厂,产品有精干麻、麻球、纯麻纱等,畅销海内外,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

  据了解,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瑞昌苎麻非常俏销,价格最高时每公斤达16元,简直是在田地里种“金子”。那时候,瑞昌农村家家户户种植苎麻。1985年,瑞昌苎麻种植面积近7万亩,平均亩产100公斤,总产量14万多担,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超历史。

  化纤替代麻纤维,苎麻价格大跌

  瑞昌苎麻一年三收,头麻80到90天,二麻50到60天,三麻70到80天。剥麻和打麻完全靠人工,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作物。

  近10年来,随着化纤产品的不断发展,化纤价格低于麻纤维价格,纺织品已用化纤替代了麻纤维,市场上的麻纤维需求量日益下降,价格也就大跌。瑞昌麻纺总厂也因不能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陷入了困境,早已改制。因此,瑞昌农民挖掉了苎麻,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

  “一个成年人从早忙到晚,最多打5公斤干麻,只卖20多元钱。如果务工,一天最少50元,多的有200元,还没有剥麻和打麻辛苦。在瑞昌,农民现在只收头麻和二麻,三麻都不愿意收了。”幸珍松告诉记者,“如今,瑞昌苎麻只有零星的种植,种植面积1000多亩。”


  期待出台扶持政策,防止苎麻退化为野生

  苎麻属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它单纤维长,强度大,伸缩性小,传热性能好,水分发散快和有绝缘性,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瑞昌苎麻种植面积还会越来越少。对此,九江市农业局经作站站长张玲芳告诉记者:“九江市现在只有瑞昌市和九江县有少量的苎麻,其他县基本没有苎麻了。现在农民种植苎麻积极性不高,苎麻慢慢退化为野生的。”

  我国是世界苎麻主产地,产量占世界九成以上,故苎麻有“中国草”之称。张玲芳呼吁,苎麻作为中国特有的农作物,有关部门要出台扶持政策给予保护,当前尤其要对苎麻的种子资源进行保护,防止苎麻退化为野生。同时要保护好苎麻的传统工艺,不要让传统工艺失传。要支持苎麻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提高苎麻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种植苎麻的收入。

稿件来源:江西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