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家出手大方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顾客
发表时间:2013-04-27    作者:王亚宏 发表评论

  虽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奢侈品消费有所减速,但在伦敦金融城里的奢侈品店却不这样。对于那些奢侈品专卖店中的导购来说,如果在每年年底或者年初,在店里看到几位30岁左右,游客打扮的男性中国人对着货架上标价动辄数千美元的东西指指点点的话,那么最好赶紧殷勤地迎上去。因为典型意义上的中国奢侈品买家就是这个样子,只要招待好他们,很可能就意味着能将一笔不菲的销售提成收入囊中。

  目前,从香港到新加坡,从伦敦到纽约,在各大城市的奢侈品专卖店里,都能见到来自大陆的游客一掷千金。全球退税公司环球蓝联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这批“人民币买家”中,58%是男性,46%的人是利用在国外旅游度假的机会大肆购物,在年龄构成上16岁到34岁的年轻买家占到总数的45%。

  全世界的旅游目的地都在想方设法吸引这些年少多金的游客,这些人无论到哪里,对当地的零售业,尤其是奢侈品商铺来说都是一个福音。据统计,中国游客比外国游客花在购物上的时间更多。这个群体平均在购物上要花超过700英镑,无怪乎有82%的人将购物作为游览日程上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一些中国游客的眼里,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路易铭轩专卖店里的导购比卢浮宫的蒙娜丽莎笑得更甜,伦敦哈罗兹百货商店比大英博物馆更吸引人。

  国内奢侈品的高关税、不断走强的人民币、国外更多的选择和更少的假货,都成了中国游客在海外大肆扫货的理由。但这并不足以解释为何他们的购买力增长如此迅速:中国游客2012年在英国的购物花费同比大增31%,其消费金额占到所有非欧盟游客支出的五分之一。目前中国游客和中东游客以及俄罗斯游客一道,跻身最受英国欢迎的外国顾客三甲之列,而传统上被英国人嘲笑为暴发户的美国人,已经被挤到了第四的位置上。

  在这些中国游客的购物清单上,手表、珠宝、时装、手袋、化妆品以及美酒是排名靠前的几个选项。按照环球蓝联的统计,劳力士、卡地亚[微博]、香奈儿[微博]、路易威登[微博]、古奇和阿玛尼等奢侈品牌是中国游客最青睐的对象。据称奢侈品生产商博柏利在英国商铺中销售的各色产品中有超过30%的货品被中国买家收入囊中,因此无怪乎两年来英国的各大奢侈品商家都纷纷推出中文导购,并引入中国银联的刷卡系统,以方便中国买家一掷千金。

  在过去12个月中,有大约15万中国人到英国旅游,由于签证所限,这一数量远远少于申根区的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由于在与巴黎、罗马乃至柏林的奢侈品零售商的较量中落了下风,英国零售商协会目前正在积极游说政府,努力放宽对中国人的签证发放。他们这么做并非仅是为了推动民间交流,而是不想错过重要的经济班车,因为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2020年时将有1亿人次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旅游,他们在奢侈品上的花费可能将达到令人咋舌的146亿美元。

  按照英国人的小算盘,通过签证制度改革,大批涌入的中国游客的消费将为英国经济带来12亿英镑的收益。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光是去年中国游客在英国的消费金额就超过3亿英镑,同比增加25%。对于还在探底边缘走钢丝的英国经济来说,这可是一个不易割舍的诱惑。或许这一次挽救英国经济的不再是拿着手枪的詹姆斯·邦德,而是挥动着人民币的中国游客。

稿件来源:中国证券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