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产能来势“凶猛” 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发表时间:2013-05-08    作者:顾超英 发表评论

  当下,中国聚酯类产品陆续投产将给市场带来巨大影响。根据统计,2013~2014年期间,我国至少仍有400吨甚至以上的新的大装置聚酯系列产品项目逐步投产,如桐昆股份公司长兴恒腾年产40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主装置于2013年1月26日一次性试车成功;江苏鹰翔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熔体直纺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除了以上公司还有10多家公司有30万~40万吨涤纶长丝项目在建或者即将投产。

  今年,国内几大权威机构对化纤品种消耗需求做了预测,预计聚酯产品需求预期增长为10%左右,涤纶短纤维为6%~7%,瓶片为10%~12%,薄膜为8%~10%,涤纶长丝需求预期增长为12%~13%。聚酯系列产品产能大容量扩产给市场带来冲击。随着各种生物纤维以及其他化纤品种纤维产能的扩张,下游消费者选择原料品种的余地更大,那么聚酯产品的需求不出现明显降低已经是理想的结果了。

  今后,我国聚酯行业还应在上新设备的同时加大淘汰老旧落后设备的力度。前些年已经依靠技术革新推动小聚酯产能设备被淘汰,如2003年~2006年小聚酯淘汰产能抵消了大约17.2%的新增大聚酯的产能,当时是直接淘汰掉了机制不活的偏远地区的国有产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自身行业的淘汰缓解了产能过剩的矛盾,还有部分有竞争优势的切片纺企业也都朝着差别化或行业细分化方向发展。“十一五”期间,合计淘汰产能445万吨,有234亿元劣质资产被淘汰,另有350亿元资产通过并购重组盘活资产,重新以低成本竞争的态势返回市场。根据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要求,化纤行业目标从2012年的22万吨提升至31.4万吨,但对于全行业3000多万吨的总产能来说,并不会有太大影响,行业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近几年我国的纺织业受亚洲地区其他发展中国家同行的冲击,订单明显减少,下游纺织行业开工率降低也令人担忧,未来聚酯涤纶企业要走的路将会更加艰难,我国聚酯厂家将迎来“产能淘汰”与“行业洗牌”双重考验,聚酯行业由成长期进入洗牌期,在行业洗牌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势必加剧。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